您的位置:

python的bp算法(bp算法 python)

本文目录一览:

python 利用pybrain库实现的BP神经网络 算法 不会画收敛图 求助

这个神经网络只能处理分两类的的情况,这是由这个神经网络的结构决定了的。 如果想应付分多类的情况,必须对输出层作softmax处理。

BP神经网络——Python简单实现三层神经网络(Numpy)

我们将在Python中创建一个NeuralNetwork类,以训练神经元以给出准确的预测。该课程还将具有其他帮助程序功能。

1. 应用Sigmoid函数

我们将使用 Sigmoid函数 (它绘制一条“ S”形曲线)作为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

2. 训练模型

这是我们将教神经网络做出准确预测的阶段。每个输入将具有权重(正或负)。

这意味着具有大量正权重或大量负权重的输入将对结果输出产生更大的影响。

我们最初是将每个权重分配给一个随机数。

本文参考翻译于此网站 —— 原文

BP学习算法是什么类型的学习算法?它主要有哪些不足?

BP算法是由学习过程由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由于多层前馈网络的训练经常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人们也常把将多层前馈网络直接称为BP网络。

虽然BP算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在训练过程不确定上,具体如下。

1,训练时间较长。对于某些特殊的问题,运行时间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这主要是因为学习率太小所致,可以采用自适应的学习率加以改进。

2,完全不能训练。训练时由于权值调整过大使激活函数达到饱和,从而使网络权值的调节几乎停滞。为避免这种情况,一是选取较小的初始权值,二是采用较小的学习率。

3,易陷入局部极小值。BP算法可以使网络权值收敛到一个最终解,但它并不能保证所求为误差超平面的全局最优解,也可能是一个局部极小值。

这主要是因为BP算法所采用的是梯度下降法,训练是从某一起始点开始沿误差函数的斜面逐渐达到误差的最小值,故不同的起始点可能导致不同的极小值产生,即得到不同的最优解。如果训练结果未达到预定精度,常常采用多层网络和较多的神经元,以使训练结果的精度进一步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与训练时间。

4,“喜新厌旧”。训练过程中,学习新样本时有遗忘旧样本的趋势。

扩展资料:

BP算法最早由Werbos于1974年提出,1985年Rumelhart等人发展了该理论。BP网络采用有指导的学习方式,其学习包括以下4个过程。

1,组成输入模式由输入层经过隐含层向输出层的“模式顺传播”过程。

2,网络的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之差的误差信号由输出层经过隐含层逐层休整连接权的“误差逆传播”过程。

3,由“模式顺传播”与“误差逆传播”的反复进行的网络“记忆训练”过程。

4,网络趋向收敛即网络的总体误差趋向极小值的“学习收敛”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P算法

有没有用python实现的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代码

下面是函数实现的代码部分: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 加载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 测试样本每列一个样本 输入P 输出T,T是标签

%样本数据就是前面问题描述中列出的数据

%epochs是计算时根据输出误差返回调整神经元权值和阀值的次数

load data

% 初始隐层神经元个数

hiddennum=31;

% 输入向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threshold=[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

inputnum=size(P,1); % 输入层神经元个数

outputnum=size(T,1); % 输出层神经元个数

w1num=inputnum*hiddennum; % 输入层到隐层的权值个数

w2num=outputnum*hiddennum;% 隐层到输出层的权值个数

N=w1num+hiddennum+w2num+outputnum; %待优化的变量的个数

%% 定义遗传算法参数

NIND=40; %个体数目

MAXGEN=50; %最大遗传代数

PRECI=10; %变量的二进制位数

GGAP=0.95; %代沟

px=0.7; %交叉概率

pm=0.01; %变异概率

trace=zeros(N+1,MAXGEN); %寻优结果的初始值

FieldD=[repmat(PRECI,1,N);repmat([-0.5;0.5],1,N);repmat([1;0;1;1],1,N)]; %区域描述器

Chrom=crtbp(NIND,PRECI*N); %初始种群

%% 优化

gen=0; %代计数器

X=bs2rv(Chrom,FieldD); %计算初始种群的十进制转换

ObjV=Objfun(X,P,T,hiddennum,P_test,T_test); %计算目标函数值

while gen

BP神经网络算法的关键词

BP算法是一种有监督式的学习算法,其主要思想是:输入学习样本,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对网络的权值和偏差进行反复的调整训练,使输出的向量与期望向量尽可能地接近,当网络输出层的误差平方和小于指定的误差时训练完成,保存网络的权值和偏差。具体步骤如下:

(1)初始化,随机给定各连接权[w],[v]及阀值θi,rt。

(2)由给定的输入输出模式对计算隐层、输出层各单元输出

bj=f(■wijai-θj) ct=f(■vjtbj-rt)

式中:bj为隐层第j个神经元实际输出;ct为输出层第t个神经元的实际输出;wij为输入层至隐层的连接权;vjt为隐层至输出层的连接权。

dtk=(ytk-ct)ct(1-ct) ejk=[■dtvjt] bj(1-bj)

(3)选取下一个输入模式对返回第2步反复训练直到网络设输出误差达到要求结束训练。

传统的BP算法,实质上是把一组样本输入/输出问题转化为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并通过负梯度下降算法,利用迭代运算求解权值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其收敛速度慢且容易陷入局部极小,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即高斯消元法。 2.1 改进算法概述

此前有人提出:任意选定一组自由权,通过对传递函数建立线性方程组,解得待求权。本文在此基础上将给定的目标输出直接作为线性方程等式代数和来建立线性方程组,不再通过对传递函数求逆来计算神经元的净输出,简化了运算步骤。没有采用误差反馈原理,因此用此法训练出来的神经网络结果与传统算法是等效的。其基本思想是:由所给的输入、输出模式对通过作用于神经网络来建立线性方程组,运用高斯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来求得未知权值,而未采用传统BP网络的非线性函数误差反馈寻优的思想。

2.2 改进算法的具体步骤

对给定的样本模式对,随机选定一组自由权,作为输出层和隐含层之间固定权值,通过传递函数计算隐层的实际输出,再将输出层与隐层间的权值作为待求量,直接将目标输出作为等式的右边建立方程组来求解。

现定义如下符号(见图1):x (p)输入层的输入矢量;y (p)输入层输入为x (p)时输出层的实际输出矢量;t (p)目标输出矢量;n,m,r分别为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神经元个数;W为隐层与输入层间的权矩阵;V为输出层与隐层间的权矩阵。具体步骤如下:

(1)随机给定隐层和输入层间神经元的初始权值wij。

(2)由给定的样本输入xi(p)计算出隐层的实际输出aj(p)。为方便起见将图1网络中的阀值写入连接权中去,令:隐层阀值θj=wnj,x(n)=-1,则:

aj(p)=f(■wijxi(p)) (j=1,2…m-1)。

(3)计算输出层与隐层间的权值vjr。以输出层的第r个神经元为对象,由给定的输出目标值tr(p)作为等式的多项式值建立方程,用线性方程组表示为:

a0(1)v1r+a1(1)v2r+…+am(1)vmr=tr(1)a0(2)v1r+a1(2)v2r+…+am(2)vmr=tr(2) ……a0(p)v1r+a1(p)v2r+…+am(p)vmr=tr(p) 简写为: Av=T

为了使该方程组有唯一解,方程矩阵A为非奇异矩阵,其秩等于其增广矩阵的秩,即:r(A)=r(A┊B),且方程的个数等于未知数的个数,故取m=p,此时方程组的唯一解为: Vr=[v0r,v2r,…vmr](r=0,1,2…m-1)

(4)重复第三步就可以求出输出层m个神经元的权值,以求的输出层的权矩阵加上随机固定的隐层与输入层的权值就等于神经网络最后训练的权矩阵。 现以神经网络最简单的XOR问题用VC编程运算进行比较(取神经网络结构为2-4-1型),传统算法和改进BP算法的误差(取动量因子α=0.001 5,步长η=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