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python 用start() 和end () 方法计时间
- 万字干货,Python语法大合集,一篇文章带你入门
- 用python写水仙花数,四个数用end',`输出,该怎么在保留其他逗号的情况下,去掉最后一个逗号
- python end=什么意思?
- python end=换行怎么换不了
- Python基础之:Python中的IO
python 用start() 和end () 方法计时间
import time
def start_sleep():
time.sleep(3)
if __name__ == '__main__':
# The start time
start = time.clock()
# A program which will run for 3 seconds
start_sleep()
# The End time
end = time.clock()
print("The function run time is : %.03f seconds" %(end-start))
万字干货,Python语法大合集,一篇文章带你入门
这份资料非常纯粹,只有Python的基础语法,专门针对想要学习Python的小白。
Python中用#
表示单行注释,#
之后的同行的内容都会被注释掉。
使用三个连续的双引号表示多行注释,两个多行注释标识之间内容会被视作是注释。
Python当中的数字定义和其他语言一样:
我们分别使用+
, -
, *
, /
表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符。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Python2当中,10/3
这个操作会得到3
,而不是3.33333
。因为除数和被除数都是整数,所以Python会自动执行整数的计算,帮我们把得到的商取整。如果是10.0 / 3
,就会得到3.33333
。目前Python2已经不再维护了,可以不用关心其中的细节。
但问题是Python是一个弱类型的语言,如果我们在一个函数当中得到两个变量,是无法直接判断它们的类型的。这就导致了同样的计算符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非常蛋疼。以至于程序员在运算除法的时候,往往都需要手工加上类型转化符,将被除数转成浮点数。
在Python3当中拨乱反正,修正了这个问题,即使是两个整数相除,并且可以整除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也一定是浮点数。
如果我们想要得到整数,我们可以这么操作:
两个除号表示取整除,Python会为我们保留去除余数的结果。
除了取整除操作之外还有取余数操作,数学上称为取模,Python中用%
表示。
Python中支持乘方运算,我们可以不用调用额外的函数,而使用**
符号来完成:
当运算比较复杂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括号来强制改变运算顺序。
Python中用首字母大写的True
和False
表示真和假。
用and
表示与操作,or
表示或操作,not
表示非操作。而不是C或者是Java当中的&&
, ||
和!
。
在Python底层,True
和False
其实是1
和0
,所以如果我们执行以下操作,是不会报错的,但是在逻辑上毫无意义。
我们用==
判断相等的操作,可以看出来True == 1
,False == 0
。
我们要小心Python
当中的bool()
这个函数,它并不是转成bool
类型的意思。如果我们执行这个函数,那么只有0
会被视作是False
,其他所有数值都是True
。
Python中用==
判断相等,>
表示大于,>=
表示大于等于,<
表示小于,<=
表示小于等于,!=
表示不等。
我们可以用and
和or
拼装各个逻辑运算:
注意not
、and
、or
之间的优先级,其中not > and > or
。如果分不清楚的话,可以用括号强行改变运行顺序。
关于list
的判断,我们常用的判断有两种,一种是刚才介绍的==
,还有一种是is
。我们有时候也会简单实用is
来判断,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Python是全引用的语言,其中的对象都使用引用来表示。is
判断的就是两个引用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而==
则是判断两个引用指向的具体内容是否相等。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把引用比喻成地址的话,is
就是判断两个变量的是否指向同一个地址,比如说都是沿河东路XX号。而==
则是判断这两个地址的收件人是否都叫张三。
显然,住在同一个地址的人一定都叫张三,但是住在不同地址的两个人也可以都叫张三,也可以叫不同的名字。所以如果a is b
,那么a == b
一定成立,反之则不然。
Python当中对字符串的限制比较松,双引号和单引号都可以表示字符串,看个人喜好使用单引号或者是双引号。我个人比较喜欢单引号,因为写起来方便。
字符串也支持+
操作,表示两个字符串相连。除此之外,我们把两个字符串写在一起,即使没有+
,Python也会为我们拼接:
我们可以使用[]
来查找字符串当中某个位置的字符,用len
来计算字符串的长度。
我们可以在字符串前面加上f
表示格式操作,并且在格式操作当中也支持运算,比如可以嵌套上len
函数等。不过要注意,只有Python3.6以上的版本支持f
操作。
最后是None
的判断,在Python当中None
也是一个对象,所有为None
的变量都会指向这个对象。根据我们前面所说的,既然所有的None
都指向同一个地址,我们需要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是None
的时候,可以使用is
来进行判断,当然用==
也是可以的,不过我们通常使用is
。
理解了None
之后,我们再回到之前介绍过的bool()
函数,它的用途其实就是判断值是否是空。所有类型的默认空值会被返回False
,否则都是True
。比如0
,""
,[]
,{}
,()
等。
除了上面这些值以外的所有值传入都会得到True
。
Python当中的标准输入输出是input
和print
。
print
会输出一个字符串,如果传入的不是字符串会自动调用__str__
方法转成字符串进行输出。默认输出会自动换行,如果想要以不同的字符结尾代替换行,可以传入end
参数:
使用input
时,Python会在命令行接收一行字符串作为输入。可以在input
当中传入字符串,会被当成提示输出:
Python支持三元表达式,但是语法和C不同,使用if else
结构,写成:
上段代码等价于:
Python中用[]
表示空的list
,我们也可以直接在其中填充元素进行初始化:
使用append
和pop
可以在list
的末尾插入或者删除元素:
list
可以通过[]
加上下标访问指定位置的元素,如果是负数,则表示倒序访问。-1
表示最后一个元素,-2
表示倒数第二个,以此类推。如果访问的元素超过数组长度,则会出发IndexError
的错误。
list
支持切片操作,所谓的切片则是从原list
当中拷贝出指定的一段。我们用start: end
的格式来获取切片,注意,这是一个左闭右开区间。如果留空表示全部获取,我们也可以额外再加入一个参数表示步长,比如[1:5:2]
表示从1
号位置开始,步长为2
获取元素。得到的结果为[1, 3]
。如果步长设置成-1
则代表反向遍历。
如果我们要指定一段区间倒序,则前面的start
和end
也需要反过来,例如我想要获取[3: 6]
区间的倒序,应该写成[6:3:-1]
。
只写一个:
,表示全部拷贝,如果用is
判断拷贝前后的list
会得到False
。可以使用del
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或者可以使用remove
方法。
insert
方法可以指定位置插入元素,index
方法可以查询某个元素第一次出现的下标。
list
可以进行加法运算,两个list
相加表示list
当中的元素合并。等价于使用extend
方法:
我们想要判断元素是否在list
中出现,可以使用in
关键字,通过使用len
计算list
的长度:
tuple
和list
非常接近,tuple
通过()
初始化。和list
不同,tuple
是不可变对象。也就是说tuple
一旦生成不可以改变。如果我们修改tuple
,会引发TypeError
异常。
由于小括号是有改变优先级的含义,所以我们定义单个元素的tuple
,末尾必须加上逗号,否则会被当成是单个元素:
tuple
支持list
当中绝大部分操作:
我们可以用多个变量来解压一个tuple
:
解释一下这行代码:
我们在b
的前面加上了星号,表示这是一个list
。所以Python会在将其他变量对应上值的情况下,将剩下的元素都赋值给b
。
补充一点,tuple
本身虽然是不可变的,但是tuple
当中的可变元素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们有这样一个tuple
:
我们虽然不能往a
当中添加或者删除元素,但是a
当中含有一个list
,我们可以改变这个list
类型的元素,这并不会触发tuple
的异常:
dict
也是Python当中经常使用的容器,它等价于C当中的map
,即存储key
和value
的键值对。我们用{}
表示一个dict
,用:
分隔key
和value
。
dict
的key
必须为不可变对象,所以list
、set
和dict
不可以作为另一个dict
的key
,否则会抛出异常:
我们同样用[]
查找dict
当中的元素,我们传入key
,获得value
,等价于get
方法。
我们可以call dict
当中的keys
和values
方法,获取dict
当中的所有key
和value
的集合,会得到一个list
。在Python3.7以下版本当中,返回的结果的顺序可能和插入顺序不同,在Python3.7及以上版本中,Python会保证返回的顺序和插入顺序一致:
我们也可以用in
判断一个key
是否在dict
当中,注意只能判断key
。
如果使用[]
查找不存在的key
,会引发KeyError
的异常。如果使用get
方法则不会引起异常,只会得到一个None
:
setdefault
方法可以为不存在的key
插入一个value
,如果key
已经存在,则不会覆盖它:
我们可以使用update
方法用另外一个dict
来更新当前dict
,比如a.update(b)
。对于a
和b
交集的key
会被b
覆盖,a
当中不存在的key
会被插入进来:
我们一样可以使用del
删除dict
当中的元素,同样只能传入key
。
Python3.5以上的版本支持使用**
来解压一个dict
:
set
是用来存储不重复元素的容器,当中的元素都是不同的,相同的元素会被删除。我们可以通过set()
,或者通过{}
来进行初始化。注意当我们使用{}
的时候,必须要传入数据,否则Python会将它和dict
弄混。
set
当中的元素也必须是不可变对象,因此list
不能传入set
。
可以调用add
方法为set
插入元素:
set
还可以被认为是集合,所以它还支持一些集合交叉并补的操作。
set
还支持超集和子集的判断,我们可以用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号判断一个set
是不是另一个的超集或子集:
和dict
一样,我们可以使用in
判断元素在不在set
当中。用copy
可以拷贝一个set
。
Python当中的判断语句非常简单,并且Python不支持switch
,所以即使是多个条件,我们也只能罗列if-else
。
我们可以用in
来循环迭代一个list
当中的内容,这也是Python当中基本的循环方式。
如果我们要循环一个范围,可以使用range
。range
加上一个参数表示从0
开始的序列,比如range(10)
,表示[0, 10)
区间内的所有整数:
如果我们传入两个参数,则代表迭代区间的首尾。
如果我们传入第三个元素,表示每次循环变量自增的步长。
如果使用enumerate
函数,可以同时迭代一个list
的下标和元素:
while
循环和C类似,当条件为True
时执行,为false
时退出。并且判断条件不需要加上括号:
Python当中使用try
和except
捕获异常,我们可以在except
后面限制异常的类型。如果有多个类型可以写多个except
,还可以使用else
语句表示其他所有的类型。finally
语句内的语法无论是否会触发异常都必定执行:
在Python当中我们经常会使用资源,最常见的就是open
打开一个文件。我们打开了文件句柄就一定要关闭,但是如果我们手动来编码,经常会忘记执行close
操作。并且如果文件异常,还会触发异常。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with
语句来代替这部分处理,使用with
会自动在with
块执行结束或者是触发异常时关闭打开的资源。
以下是with
的几种用法和功能:
凡是可以使用in
语句来迭代的对象都叫做可迭代对象,它和迭代器不是一个含义。这里只有可迭代对象的介绍,想要了解迭代器的具体内容,请移步传送门:
Python——五分钟带你弄懂迭代器与生成器,夯实代码能力
当我们调用dict
当中的keys
方法的时候,返回的结果就是一个可迭代对象。
我们不能使用下标来访问可迭代对象,但我们可以用iter
将它转化成迭代器,使用next
关键字来获取下一个元素。也可以将它转化成list
类型,变成一个list
。
使用def
关键字来定义函数,我们在传参的时候如果指定函数内的参数名,可以不按照函数定义的顺序传参:
可以在参数名之前加上*
表示任意长度的参数,参数会被转化成list
:
也可以指定任意长度的关键字参数,在参数前加上**
表示接受一个dict
:
当然我们也可以两个都用上,这样可以接受任何参数:
传入参数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
和**
来解压list
或者是dict
:
Python中的参数可以返回多个值:
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即使和全局变量重名,也不会覆盖全局变量的值。想要在函数内部使用全局变量,需要加上global
关键字,表示这是一个全局变量:
Python支持函数式编程,我们可以在一个函数内部返回一个函数:
Python中可以使用lambda
表示匿名函数,使用:
作为分隔,:
前面表示匿名函数的参数,:
后面的是函数的返回值:
我们还可以将函数作为参数使用map
和filter
,实现元素的批量处理和过滤。关于Python中map
、reduce
和filter
的使用,具体可以查看之前的文章:
五分钟带你了解map
、reduce
和filter
我们还可以结合循环和判断语来给list
或者是dict
进行初始化:
使用import
语句引入一个Python模块,我们可以用.
来访问模块中的函数或者是类。
我们也可以使用from import
的语句,单独引入模块内的函数或者是类,而不再需要写出完整路径。使用from import *
可以引入模块内所有内容(不推荐这么干)
可以使用as
给模块内的方法或者类起别名:
我们可以使用dir
查看我们用的模块的路径:
这么做的原因是如果我们当前的路径下也有一个叫做math
的Python文件,那么会覆盖系统自带的math
的模块。这是尤其需要注意的,不小心会导致很多奇怪的bug。
我们来看一个完整的类,相关的介绍都在注释当中
以上内容的详细介绍之前也有过相关文章,可以查看:
Python—— slots ,property和对象命名规范
下面我们来看看Python当中类的使用:
这里解释一下,实例和对象可以理解成一个概念,实例的英文是instance
,对象的英文是object
。都是指类经过实例化之后得到的对象。
继承可以让子类继承父类的变量以及方法,并且我们还可以在子类当中指定一些属于自己的特性,并且还可以重写父类的一些方法。一般我们会将不同的类放在不同的文件当中,使用import
引入,一样可以实现继承。
我们创建一个蝙蝠类:
我们再创建一个蝙蝠侠的类,同时继承Superhero
和Bat
:
执行这个类:
我们可以通过yield
关键字创建一个生成器,每次我们调用的时候执行到yield
关键字处则停止。下次再次调用则还是从yield
处开始往下执行:
除了yield
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
小括号来生成一个生成器:
关于生成器和迭代器更多的内容,可以查看下面这篇文章:
五分钟带你弄懂迭代器与生成器,夯实代码能力
我们引入functools
当中的wraps
之后,可以创建一个装饰器。装饰器可以在不修改函数内部代码的前提下,在外面包装一层其他的逻辑:
装饰器之前也有专门的文章详细介绍,可以移步下面的传送门:
一文搞定Python装饰器,看完面试不再慌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可以看到结束,原作者的确非常厉害,把Python的基本操作基本上都囊括在里面了。如果都能读懂并且理解的话,那么Python这门语言就算是入门了。
如果你之前就有其他语言的语言基础,我想本文读完应该不用30分钟。当然在30分钟内学会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我所提倡的。但至少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做到熟悉Python的语法,知道大概有哪些操作,剩下的就要我们亲自去写代码的时候去体会和运用了。
根据我的经验,在学习一门新语言的前期,不停地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希望本文可以作为你在使用Python时候的查阅文档。
最后,我这里有各种免费的编程类资料,有需要的及时私聊我,回复"学习",分享给大家,正在发放中............
用python写水仙花数,四个数用end',`输出,该怎么在保留其他逗号的情况下,去掉最后一个逗号
你好,这个问题属于print
中的参数问题。其实,你说的这个问题可以用print
中的sep
参数解决。
end
也属于print
中的一个参数,它表示的意思是:当print
把要打印的内容全部打印出来之后,最后用end
中的内容来结尾。
比如说print("a","b",end=",")
这段程序最后返回的结果就是:ab,
所以,想要去掉最后面的","
,只需要不输入end
参数即可,它会默认为换行符,或者是给end
参数赋个空值,两种方法都行。分别举个例子吧:
①print("a","b")
结果:ab
②print("a","b",end="")
在end
的引号里什么都不要填
结果:ab
这样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了
到这里有人就会说了,既然这两种返回的结果都一样,那肯定是选短的呀
其实这两种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只是在刚才的情况中没有体现出来而已。
接下来再举例子,这次打印两次:
①
print("a","b")
print("c","d")
结果:
ab
cd
发现了什么,发现打印了两行。其实如果不输入end
参数,它会默认其参数值为一个换行符,第一次print
完之后,在结尾会再打印一个换行符,起到的作用也就是在下一次打印的时候从下一行开始打印
②
print("a","b",end="")
print("c","d",end="")
结果:
abcd
没错,当把end
的值换作空的,它就可以不再默认是换行符,而是你定义的空值,所以在第一次print
之后,它不会在结尾打印任何的东西,下一次打印也会是从上一次打印的后面直接开始打印
好了,说完end
参数,再提一下sep
参数,也不用文字说明了,我举两个例子,应该看一下就明白有什么作用了
①
print("a","b",sep=",")
结果:a,b
(注意哦,这里的a
和b
之间是有逗号的,之前用end
的时候都是没有的,因为end
作用在结尾的位置,而sep
作用在字符串和字符串之间)
②
print("Python","厉害","真厉害",sep="!")
结果:Python!厉害!真厉害
什么作用,应该很显然了吧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所帮助!祝你生活愉快!
python end=什么意思?
为末尾end
传递一个空字符串,这样print
函数不会在字符串末尾添加一个换行符,而是添加一个空字符串,其实这也是一个语法要求,表示这个语句没结束。
print
默认是打印一行,结尾加换行。end=' '
意思是末尾不换行,加空格。交互模式,效果如下:print('a')a print('a',end=' ')a print('a',end='1234')a1234
。
相关内容解释:
函数在数学上的定义:给定一个非空的数集A,对A施加对应法则f,记作f(A),得到另一数集B,也就是B=f(A),那么这个关系式就叫函数关系式,简称函数。
简单来讲,对于两个变量x和y,如果每给定x的一个值,y都有唯一一个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python end=换行怎么换不了
end=‘’
是不换行的意思,所以换不了。
在第一行添加一行from__future__importprint_function
,就可以解除这种限制。
python
实现换行的方法。1、使用换行符“\n
”实现换行。2、使用三个双引号或单引号将要换行的字符括起来。
Python基础之:Python中的IO
IO就是输入和输出,任何一个程序如果和外部希望有交互的话,都需要使用到IO。相对于Java而言,Python中的IO更加的简单,易用。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Python中的IO操作。
Linux中有三种标准输入输出,分别是STDIN,STDOUT,STDERR,对应的数字是0,1,2。
STDIN是标准输入,默认从键盘读取信息;
STDOUT是标准输出,默认将输出结果输出至终端;
STDERR是标准错误,默认将输出结果输出至终端。
我们常用的2>&1
,指将标准输出、标准错误指定为同一输出路径。
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print
方法来输出信息。
我们看下print
函数的定义:
print
函数将 objects 打印到 file 指定的文本流,以 sep 分隔并在末尾加上 end。sep, end, file 和 flush 如果存在,那么必须以关键字参数的形式给出。
所有非关键字参数都会被转换为字符串,并会被写入到流,以 sep 分割,并在末尾加上 end。sep 和 end 都必须为字符串;它们也可以为 None,这意味着使用默认值。如果没有给出 objects,则 print() 将只写入 end。
file 参数必须是一个具有 write(string) 方法的对象;如果参数不存在或为 None,则将使用 sys.stdout。由于要打印的参数会被转换为文本字符串,因此 print()不能用于二进制模式的文件对象。对于这些对象,可以使用 file.write(...)。
输出是否被缓存通常决定于 file,但如果 flush 关键字参数为真值,输出流会被强制刷新。
可以看到print
的输出格式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们接下来看一下怎么丰富输出的格式。
如果想要格式化字符串,可以在字符串的开始引号之前加上 f 或 F。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在字符串中引入变量值,只需要把变量放在 { 和 } 中间即可。
除了在{ }中放入Python变量之外,还可以在其中放入函数:
在 ':' 后传递一个整数可以让该字段成为最小字符宽度。方便列对齐:
{ }中的变量后面还可以跟着转值符号:'!a' 表示应用 ascii() ,'!s' 表示应用 str(),还有 '!r' 表示应用 repr():
除此之外,str本身自带一个功能强大的format 函数:
调用此方法的字符串可以包含字符串字面值或者以花括号 {} 括起来的替换域,每个替换域可以包含一个位置参数的数字索引,或者一个关键字参数的名称。返回的字符串副本中每个替换域都会被替换为对应参数的字符串值。
再看一个使用索引的例子:
看一个关键字的例子:
再看一个组合的例子:
还有非常复杂的组合的例子:
或者使用 '**' 符号将 table 作为关键字参数传递:
还可以使用n类型 '{:n}' 来格式化数字:
如果我们只是想要将Python对象转换为字符串,那么可以使用repr()或者str(), str() 函数是用于返回人类可读的值的表示,而 repr()是用于生成解释器可读的表示。
举个例子:
str对象还提供了一些对字符串进行手动格式化的方法:
字符串对象的 str.rjust()方法通过在左侧填充空格来对给定宽度的字段中的字符串进行右对齐。类似的方法还有 str.ljust()和 str.center()。
如果输入的字符串太长,它们不会截断字符串,而是原样返回。
如果想保证字符串的长度,则可以使用切片: x.ljust(n)[:n] 。
还可以使用str.zfill()来用0填充字符串:
%
也可以用来格式化字符串,给定 'string' % values,则 string 中的 % 实例会以零个或多个 values 元素替换。此操作通常被称为字符串插值。
Python中文件读取非常简单,使用open()
方法即可。
open()
会返回一个文件对象。我们看一下它的定义:
第一个参数是文件名。
第二个参数是文件打开的模式,可用的模式有:
默认模式为 'r' 。
看一个open文件的例子:
文件打开了,自然需要被关闭,所以我们需要显示调用 f.close() 方法:
有没有类似Java中的try with resource的自动关闭文件的功能呢?
我们可以使用with,这样文件在使用完毕之后,会自动被关闭,非常的好用。
文件被关闭之后,如果想要再次读取,就会报错:
获取到文件对象之后,我们就可以调用文件中的方法了。
f.read(size)
会读取一些数据并将其作为字符串(在文本模式下)或字节串对象(在二进制模式下)返回。
size 是一个可选的数值参数。当 size 被省略或者为负数时,将读取并返回整个文件的内容;当取其他值时,将读取并返回至多 size 个字符(在文本模式下)或 size 个字节(在二进制模式下)。如果已到达文件末尾,f.read() 将返回一个空字符串 ('')。
f.readline()
从文件中读取一行;换行符(\n)留在字符串的末尾,如果文件不以换行符结尾,则在文件的最后一行省略。如果 f.readline() 返回一个空的字符串,则表示已经到达了文件末尾,而空行使用 '\n' 表示,该字符串只包含一个换行符。
还有一种更加简单的读取方法,就是从文件中遍历:
如果你想以列表的形式读取文件中的所有行,你也可以使用 list(f) 或 f.readlines()。
f.write(string)
会把 string 的内容写入到文件中,并返回写入的字符数。
如果是在文本模式下,那么在写入文件之前,需要把对象转换成为文本形式,我们可以使用str()来进行转换。
使用f.seek(offset, whence)
可以定位文件指针的位置,然后后续会从该位置开始进行读取操作。
whence
的 0
值表示从文件开头起算,1
表示使用当前文件位置,2
表示使用文件末尾作为参考点。whence
如果省略则默认值为 0
,即使用文件开头作为参考点。
JSON是一个很方便进行信息交流的文件格式。我们看下怎么使用JSON来将对象转换为字符串:
dumps
是将对象转换为json str。json还有一个dump
方法,可以直接将对象存入到文件中。
要从文件中解析出json字符串,可以使用load
:
JSON 中的键-值对中的键永远是 str类型的。当一个对象被转化为 JSON 时,字典中所有的键都会被强制转换为字符串。这所造成的结果是字典被转换为 JSON 然后转换回字典时可能和原来的不相等。换句话说,如果 x 具有非字符串的键,则有 loads(dumps(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