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概述
平均场理论是一种统计物理学的方法,用于研究大量简单粒子的集体行为,特别是用于描述相变现象。其基本思想是将相互作用的粒子视为在某一平均场下运动,从而简化相互作用的处理。因此,平均场理论常被应用于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的简化计算。
平均场理论最早由法国物理学家魏尔在1928年提出,并在1936年得到了玻尔兹曼金质奖章的荣誉证明。
二、应用领域
平均场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1、低维物理学:在平面、曲面、管状和球状几何中,平均场理论提供了对各种规则和无规则材料的热和动力学行为的深入了解。
2、材料科学:平均场理论被用于研究金属、化合物、共价物质和非晶体等不同类型的材料的性质和相变机制。
3、生物物理学:平均场理论可用于分子级的生物学模拟,如蛋白质折叠、细胞自组织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等。
三、公式和算法
在平均场理论中,我们常用以下公式和算法来描述系统:
U = -J∑ijsisj - H∑isi
其中U表示系统的总能量;J表示相互作用强度;si和sj分别表示第i个和第j个自旋;H表示外部磁场的大小;∑ij表示求和。
def mf_ising_model(J,H): N = len(J) S = np.random.choice([-1,1], size=(N)) diff = 1 while diff>1e-4: S_new = np.tanh(J@S + H) diff = np.linalg.norm(S_new - S)/N S = S_new return S
上述算法是用于解决ising模型的平均场计算。其中,J是相互作用矩阵,H是外磁场值,N是自旋数目,S是自旋数组,np.linalg.norm函数用于计算向量范数。
四、实际案例
以ising模型为例,我们可以使用平均场理论预测材料的磁性。下面是使用Python实现的示例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J = np.array([[0.5, 0.2], [0.2, 0.1]]) H = np.array([0.3, 0.5]) S = mf_ising_model(J,H) print(S) x = np.array([0.3, 0.5]) y = (x*J@S + H@S)/S.size plt.plot(x, y, 'b-') plt.xlabel('External magnetic field') plt.ylabel('Magnetization per spin') plt.show()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ising模型的相互作用矩阵J和外磁场值H。然后,我们使用先前定义的平均场算法模拟材料的磁性,并得到自旋数组S。最后,我们将外磁场值与平均磁化强度绘制在图形上。
五、总结
平均场理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用于对各种系统的性质和行为进行预测和模拟。通过对平均场理论的深入学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