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5编码大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20

一、Big5编码的概念及历史

Big5编码(Big Five编码)是指台湾及中国香港在1984年发展出来的中文字符集,是一种双字节变量字长字符编码,很早的时候就被广泛流行。Big5是指五个部件的使用,即正体字、异体字、部首、注音符号和符号,其中前三者比较常用。

之所以采用Big5编码,是为了方便台湾及中国香港电子工业的兼容性。Big5最初是在1984年由台湾电脑中心(Computer Cen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aiwan)所推出的,是在当时十分流行的台湾大众电脑中所广泛使用的编码方式。Big5编码利用了2个字节(16位)的形式,每个字节都有可能表示一个字符,这个编码方式是以大约13700多个汉字字符为基础。

然而,由于中国大陆在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是基本闭关锁国的状态,没有使用Big5编码,这个编码有限只被使用在台湾及中国香港地区。因此,大陆网民访问台湾及中国香港的网站或观看相关的电子资料时,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二、Big5编码的字符集范围

Big5编码范围涵盖了汉字、注音符号、拼音符号、罗马数字、希腊字母、以及一些常用的英文标点符号。在Big5编码中,“一”字也有两个编码,分别表示连续横平的一和左右横平的一。Big5编码规定了中文字符在编码表中的位置,但不涉及字符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存储方式。

具体来说,Big5编码包含繁体汉字、部分简体汉字、注音符号、希腊字母、罗马数字、图形符号和英文标点符号等。其中,繁体汉字数量有13053个,简体汉字数量大约为3000多个。除了繁体汉字外,Big5编码同样支持GB码表中的所有字符。

三、Big5编码与Unicode编码的区别

Big5编码和Unicode编码都是常见的字符编码方式,它们的区别在于字符集的范围和编码方式不同。Unicode编码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万国码,通过使用16位或32位的代码表示各种字符,包括中文、拉丁文、希腊文、日文、韩文等。而Big5编码则只涵盖了繁体中文、部分简体中文、注音符号、希腊字母、罗马数字、图形符号和英文标点符号等。

另外,Unicode采用了统一的编码方式,无论字节顺序如何,它所代表的字符都是一样的,这种方式也被称为“UTF-16”。而Big5编码则无法进行统一编码,每个字符所占用的字节数不同,而且不同操作系统和软件之间,对同一字符的存储方式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在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四、示例代码

    <html>
        <head>
            <meta charset="big5">
            <title>Big5编码示例</title>
        </head>
        <body>
            <p>以下为Big5编码范围内的一些汉字字符:</p>
            <ul>
                <li>家</li>
                <li>甲</li>
                <li>需</li>
                <li>心</li>
            </ul>
            <p>以下为注音符号的例子:</p>
            <ul>
                <li>ロ</li>
                <li>ヱ</li>
                <li>コ</li>
                <li>ジ</li>
            </ul>
            <p>以下为Big5编码字符集范围内的一些英文标点符号:</p>
            <ul>
                <li>@</li>
                <li>*</li>
                <li>_</li>
                <li>!</li>
            </ul>
        </body>
    </html>

五、结语

Big5编码作为台湾及中国香港地区的一种双字节变量字长字符编码,一度是非常流行和常用的编码方式。但由于其范围局限只涵盖繁体中文、部分简体中文、注音符号、希腊字母、罗马数字、图形符号和英文标点符号等,而且无法进行统一编码,因此在跨越不同地区和系统时,会出现兼容性问题。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可以优先选择Unicode编码,实现更高的兼容性和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