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Python是一种动态、面向对象、解释型计算机编程语言,是工业界和学术界广泛使用的高级语言,最初由荷兰人Guido van Rossum于1989年发明,主要思想来自于ABC语言,是一种具有很高可读性的语言。Python提供了丰富的内置库,同时也支持第三方库,更为重要的是,Python拥有丰富的语法和结构,最基础的就是if-else语句。
基本语法
if-else语句在Python中,是一种判断语句,最基本的结构如下:
if 条件:
代码块1
else:
代码块2
其中,if后面的条件为真(True)时,会执行代码块1,否则就会执行代码块2。
if语句嵌套
在Python中,if语句还可以进行嵌套,以实现更为复杂的条件判断,如下例所示:
num = 10
if num % 2 == 0:
if num % 3 == 0:
print("同时能被2和3整除")
else:
print("只能被2整除,不能被3整除")
else:
print("不能被2整除")
以上代码中,我们首先判断num是否能被2整除,如果能,则进一步判断能不能被3整除,最后输出相应的字符串。如果不能被2整除,则直接输出“不能被2整除”。
if-elif语句
在Python中,还有一种判断语句if-elif,这种语句可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相应的代码块,语法如下:
if 条件1:
代码块1
elif 条件2:
代码块2
elif 条件3:
代码块3
else:
代码块4
其中,elif可以出现多次,else可以不出现。当条件1不成立时,会判断条件2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执行代码块2,否则继续判断条件3,以此类推。如果所有条件都不成立,则执行else后面的代码块4。
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if-elif语句的示例代码:
score = 85
if score >= 90:
grade = "A"
elif score >= 80:
grade = "B"
elif score >= 70:
grade = "C"
elif score >= 60:
grade = "D"
else:
grade = "F"
print("分数是:", score)
print("分数等级是:", grade)
以上代码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分数范围,将其对应的等级存入变量grade中,并输出分数和等级信息。
总结
if-else语句是Python中最基础的判断语句之一,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块。if语句还可以进行嵌套,if-elif语句则更为灵活,适合进行多个条件判断。在实际开发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判断语句,以达到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