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ua string.sub()
lua string.sub()是一个截取字符串的函数,它会返回从指定位置开始的指定长度的字符串。更准确地说,第一个参数指定了被操作字符串,第二个和第三个参数分别指定了截取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如果第三个参数没有指定,则会一直截取到字符串最后。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
local str = "Hello, world!" local newStr = string.sub(str, 1, 5) print(newStr) --输出结果为"Hello"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把"Hello, world!"这个字符串的前五个字符截取了下来,得到了"Hello"这个子字符串。
二、lua string.sub 转 table
在实际的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个字符串切成若干个子字符串,并将这些子字符串存储到一个table中。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lua string.sub函数来完成这个任务。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示例代码,实现了将一个以逗号作为分隔符的字符串切割成一个table的功能:
local str = "apple,banana,orange" local delimiter = "," local result = {} local startIndex = 1 local endIndex = string.find(str, delimiter) while endIndex do table.insert(result, string.sub(str, startIndex, endIndex-1)) startIndex = endIndex + string.len(delimiter) endIndex = string.find(str, delimiter, startIndex) end table.insert(result, string.sub(str, startIndex)) print(table.concat(result, "\n")) --输出结果为:apple、banana、orange
在上面的示例代码中,我们首先声明了一个字符串和一个分隔符。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空table和两个变量startIndex和endIndex。startIndex用于记录本次截取的起始位置,而endIndex则用于记录下一个分隔符的位置。
接着,我们在一个while循环中遍历整个字符串,每次都截取当前分隔符之前的子字符串,并将其添加到结果table中。最后,我们还需要特别处理最后一个子字符串。这时,我们只需要将startIndex设为上一个endIndex的值,而endIndex则需要再次查找,直到未查询到分隔符为止。
最后,我们通过使用table.concat函数来将table中的元素拼接起来输出。
三、lua string.sub返回值
lua string.sub函数的返回值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当给定的截取范围超出了被操作字符串的范围时,string.sub函数会自动进行修正。具体来说,如果截取的结束位置大于字符串的长度,那么函数会自动将结束位置修正为字符串的末尾,而不会产生任何错误。如果截取的起始位置小于等于0,那么函数将会从字符串的开头开始截取。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当传入参数超出被操作字符串范围时,函数的自动修正功能:
local str = "Hello, world!" local newStr1 = string.sub(str, 1, 20) print(newStr1) --输出结果为"Hello, world!" local newStr2 = string.sub(str, -20, -2) print(newStr2) --输出结果为"Hello, world"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传入了超出被操作字符串长度的参数,可以看到函数自动修正了传入的结束位置,不会产生任何错误。接着,我们传入了负数,同样可以看到函数对于负数也有自动修正的功能。
四、总结
综上所述,lua string.sub函数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字符串截取函数。它可以快速地实现一个字符串被分割为多个子字符串的功能,并且返回值的自动修正功能也使得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操作字符串。
当然,在实际的开发中,我们还可以利用lua string.sub函数的其他特性,如支持UTF-8编码的字符串截取、支持负数索引、支持字符串长度计算等等。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可以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应用lua string.sub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