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Python中的ord()函数怎么使用?
- 2、Python中的“迭代”详解
- 3、在Python函数中使用关键字参数时,怎样按输入的顺序输出
- 4、python 中sort—values函数
- 5、关于python中sorted方法的key参数
Python中的ord()函数怎么使用?
1、中文编码声明注释:# coding=gbk,
2、ord() 函数的作用:获取字符对应的 ASCII 数值,
3、使用 ord() 函数获取字符 a 和 A 的 ASCII 数值,
4、使用 print() 输出获取到的 ASCII 数值,
5、运行脚本,可以看到字符对应的 ASCII数值已经被输出,
Python中的“迭代”详解
迭代器模式:一种惰性获取数据项的方式,即按需一次获取一个数据项。
所有序列都是可以迭代的。我们接下来要实现一个 Sentence(句子)类,我们向这个类的构造方法传入包含一些文本的字符串,然后可以逐个单词迭代。
接下来测试 Sentence 实例能否迭代
序列可以迭代的原因:
iter()
解释器需要迭代对象 x 时,会自动调用iter(x)。
内置的 iter 函数有以下作用:
由于序列都实现了 __getitem__ 方法,所以都可以迭代。
可迭代对象:使用内置函数 iter() 可以获取迭代器的对象。
与迭代器的关系:Python 从可迭代对象中获取迭代器。
下面用for循环迭代一个字符串,这里字符串 'abc' 是可迭代的对象,用 for 循环迭代时是有生成器,只是 Python 隐藏了。
如果没有 for 语句,使用 while 循环模拟,要写成下面这样:
Python 内部会处理 for 循环和其他迭代上下文(如列表推导,元组拆包等等)中的 StopIteration 异常。
标准的迭代器接口有两个方法:
__next__ :返回下一个可用的元素,如果没有元素了,抛出 StopIteration 异常。
__iter__ :返回 self,以便在需要使用可迭代对象的地方使用迭代器,如 for 循环中。
迭代器:实现了无参数的 __next__ 方法,返回序列中的下一个元素;如果没有元素了,那么抛出 StopIteration 异常。Python 中的迭代器还实现了 __iter__ 方法,因此迭代器也可以迭代。
接下来使用迭代器模式实现 Sentence 类:
注意, 不要 在 Sentence 类中实现 __next__ 方法,让 Sentence 实例既是可迭代对象,也是自身的迭代器。
为了“支持多种遍历”,必须能从同一个可迭代的实例中获取多个独立的迭代器,而且各个迭代器要能维护自身的内部状态,因此这一模式正确的实现方式是,每次调用 iter(my_iterable) 都新建一个独立的迭代器。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
实现相同功能,但却符合 Python 习惯的方式是,用生成器函数代替 SentenceIteror 类。
只要 Python 函数的定义体中有 yield 关键字,该函数就是生成器函数。调用生成器函数,就会返回一个生成器对象。
生成器函数会创建一个生成器对象,包装生成器函数的定义体,把生成器传给 next(...) 函数时,生成器函数会向前,执行函数定义体中的下一个 yield 语句,返回产出的值,并在函数定义体的当前位置暂停,。最终,函数的定义体返回时,外层的生成器对象会抛出 StopIteration 异常,这一点与迭代器协议一致。
如今这一版 Sentence 类相较之前简短多了,但是还不够慵懒。 惰性 ,是如今人们认为最好的特质。惰性实现是指尽可能延后生成值,这样做能节省内存,或许还能避免做无用的处理。
目前实现的几版 Sentence 类都不具有惰性,因为 __init__ 方法急迫的构建好了文本中的单词列表,然后将其绑定到 self.words 属性上。这样就得处理整个文本,列表使用的内存量可能与文本本身一样多(或许更多,取决于文本中有多少非单词字符)。
re.finditer 函数是 re.findall 函数的惰性版本,返回的是一个生成器,按需生成 re.MatchObject 实例。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函数来让 Sentence 类变得懒惰,即只在需要时才生成下一个单词。
标准库提供了很多生成器函数,有用于逐行迭代纯文本文件的对象,还有出色的 os.walk 函数等等。本节专注于通用的函数:参数为任意的可迭代对象,返回值是生成器,用于生成选中的、计算出的和重新排列的元素。
第一组是用于 过滤 的生成器函数:从输入的可迭代对象中产出元素的子集,而且不修改元素本身。这种函数大多数都接受一个断言参数(predicate),这个参数是个 布尔函数 ,有一个参数,会应用到输入中的每个元素上,用于判断元素是否包含在输出中。
以下为这些函数的演示:
第二组是用于映射的生成器函数:在输入的单个/多个可迭代对象中的各个元素上做计算,然后返回结果。
以下为这些函数的用法:
第三组是用于合并的生成器函数,这些函数都可以从输入的多个可迭代对象中产出元素。
以下为演示:
第四组是从一个元素中产出多个值,扩展输入的可迭代对象。
以下为演示:
第五组生成器函数用于产出输入的可迭代对象中的全部元素,不过会以某种方式重新排列。
下面的函数都接受一个可迭代的对象,然后返回单个结果,这种函数叫“归约函数”,“合拢函数”或“累加函数”,其实,这些内置函数都可以用 functools.reduce 函数实现,但内置更加方便,而且还有一些优点。
参考教程:
《流畅的python》 P330 - 363
在Python函数中使用关键字参数时,怎样按输入的顺序输出
**kwargs 是一个 Dictionary. Dictionary 是无序的。
要想输出有序,可以想一个排序的key函数,使你对 kwargs 的排序与输入时的顺序一致。
一种方法是直接把变量名按字母表顺序写进去,不过这样输入的顺序就固定了,我觉得不是你想要的。
还有一种方法如下,需要你在写参数时另外加一个由其他参数名称组成的 tuple。这个 Tuple 中元素的顺序就是你输入参数的顺序。
def test(**kwargs):
order = kwargs.get('order_list','')
if order:
sorted_keys = sorted([x for x in kwargs if x != 'order_list'],key=order.index)
for key in sorted_keys:
print '{0} = {1}'.format(key,kwargs[key])
else:
for key in kwargs:
print '{0} = {1}'.format(key,kwargs[key])
test(a=3,b=3,g=0,v=99,order_list=('a','b','g','v'))
python 中sort—values函数
一、sort_values()函数用途
pandas中的sort_values()函数原理类似于SQL中的order by,可以将数据集依照某个字段中的数据进行排序,该函数即可根据指定列数据也可根据指定行的数据排序。
二、sort_values()函数的具体参数
用法:
1DataFrame.sort_values(by=‘##',axis=0,ascending=True, inplace=False, na_position=‘last')
参数说明
by指定列名(axis=0或'index')或索引值(axis=1或'columns')
axis若axis=0或'index',则按照指定列中数据大小排序;若axis=1或'columns',则按照指定索引中数据大小排序,默认axis=0
ascending是否按指定列的数组升序排列,默认为True,即升序排列
inplace是否用排序后的数据集替换原来的数据,默认为False,即不替换
na_position{‘first',‘last'},设定缺失值的显示位置
三、sort_values用法举例
创建数据框
#利用字典dict创建数据框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关于python中sorted方法的key参数
Python帮助文档中对sorted方法的讲解:
sorted(iterable[,cmp,[,key[,reverse=True]]])
作用:返回一个经过排序的列表。
第一个参数是一个iterable,返回值是一个对iterable中元素进行排序后的列表(list)。
可选的参数有三个,cmp、key和reverse。
1)cmp指定一个定制的比较函数,这个函数接收两个参数(iterable的元素),如果第一个参数小于第二个参数,返回一个负数;如果第一个参数等于第二个参数,返回零;如果第一个参数大于第二个参数,返回一个正数。默认值为None。
2)key指定一个接收一个参数的函数,这个函数用于从每个元素中提取一个用于比较的关键字。默认值为None。
3)reverse是一个布尔值。如果设置为True,列表元素将被倒序排列。
key参数的值应该是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接收一个参数并且返回一个用于比较的关键字。对复杂对象的比较通常是使用对象的切片作为关键字。例如:
students
=
[('john',
'A',
15),
('jane',
'B',
12),
('dave',
'B',
10)]
sorted(students,
key=lambda
s:
s[2])
#按年龄排序
#
[('dave',
'B',
10),
('jane',
'B',
12),
('john',
'A',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