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小内存编译安装mysql要加什么参数
- 2、在linux安装MySQL时采用源码编译安装,但是如何让MySQL的编译时间缩短呢?
- 3、网站访问量大 怎样优化mysql数据库
- 4、数据库如何优化
- 5、如何优化mysql写入速
小内存编译安装mysql要加什么参数
MySQL内存参数配置推荐:
1.慢查询日志:
slow_launch_time=2 查询大于某个时间的值(单位:s)
slow_query_log=on/off 开启关闭慢查询日志
slow_query_log_file=/opt/data/host-slow.log 慢查询日志位置
2.连接数:
max_connections MySQL最大连接数
back_log 当连接数满了后,设置一个值,允许多少个连接进入等待堆栈
max_connect_errors 账号连接到服务器允许的错误次数
connect_timeout 一个连接报文的最大时间(单位:s)
skip-name-resolve 加入my.cnf即可,MySQL在收到连接请求的时候,会根据请求包
中获得的ip来反向追查请求者的主机名。然后再根据返回
的主机名又一次去获取ip。如果两次获得的ip相同,那么连接就成功建立了。
加了次参数,即可省去这个步骤
NOTES:
查询当前连接数:show global status like 'connections';
3.key_buffer_size 索引缓存大小,是对MyISAM表性能影响最大的一个参数
32bit平台上,此值不要超过2GB,64bit平台不用做此限制,但也不要超过4GB
根据3点计算:
a.系统索引总大小
b.系统物理内存
c.系统当前keycache命中率
粗略计算公式:
Key_Size =key_number*(key_length+4)/0.67
Max_key_buffer_size
Threads_Usage = max_connections * (sort_buffer_size + join_buffer_size +
read_buffer_size+read_rnd_buffer_size+thread_stack)
key_cache_block_size ,是key_buffer缓存块的单位长度,以字节为单位,默认值为1024。
key_cache_division_limit 控制着缓存块重用算法。默认值为100,此值为key_buffer_size中暖链所占的大小百分比(其中有暖链和热链),100意味着全是暖链。(类似于Oracle Data Buffer Cache中的default、keep、recycle)
key_cache_age_threshold 如果key_buffer里的热链里的某个缓存块在这个变量所设定的时间里没有被访问过,MySQL服务器就会把它调整到暖链里去。这个参数值越大,缓存块在热链里停留的时间就越长。
这个参数默认值为 300,最小值为100。
Myisam索引默认是缓存在原始key_buffer中的,我们可以手动创建新的key_buffer,如在my.cnf中加入参数new_cache.key_buffer_size=20M。指定将table1和table2的索引缓存到new_cache的key_buffer中:
cache index table1,table2 in new_cache;
(之前默认的key_buffer为default,现在手动创建的为new_cache)
手动将table1和table2的索引载入到key_buffer中:
load index into cache table1,table2;
系统中记录的与Key Cache相关的性能状态参数变量: global status
◆Key_blocks_not_flushed,已经更改但还未刷新到磁盘的DirtyCacheBlock;
◆Key_blocks_unused,目前未被使用的CacheBlock数目;
◆Key_blocks_used,已经使用了的CacheBlock数目;
◆Key_read_requests,CacheBlock被请求读取的总次数;
◆Key_reads,在CacheBlock中找不到需要读取的Key信息后到“.MYI”文件中(磁盘)读取的次数;
◆Key_write_requests,CacheBlock被请求修改的总次数;
◆Key_writes,在CacheBlock中找不到需要修改的Key信息后到“.MYI”文件中读入再修改的次数;
索引命中缓存率:
key_buffer_read_hits=(1-Key_reads/Key_read_requests)*100%
key_buffer_write_hits=(1-Key_writes/Key_write_requests)*100%
该命中率就代表了MyISAM类型表的索引的cache
4.临时表 tmp_table_size (用于排序)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created_tmp%’;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Created_tmp_disk_tables | 21197 | #在磁盘上创建临时表的次数
| Created_tmp_files | 58 | #在磁盘上创建临时文件的次数
| Created_tmp_tables | 1771587 | #使用临时表的总次数
TmpTable的状况主要是用于监控MySQL使用临时表的量是否过多,
是否有临时表过大而不得不从内存中换出到磁盘文件上。
a.如果:
Created_tmp_disk_tables/Created_tmp_tables10%,则需调大tmp_table_size
比较理想的配置是:
Created_tmp_disk_tables/Created_tmp_tables=25%
b.如果:
Created_tmp_tables非常大 ,则可能是系统中排序操作过多,或者是表连接方式不是很优化。
相关参数:
tmp_table_size 内存中,临时表区域总大小
max_heap_table_size 内存中,单个临时表的最大值,超过的部分会放到硬盘上。
5.table cache相关优化 :
参数table_open_cache,将表的文件描述符打开,cache在内存中
global status:
open_tables 当前系统中打开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
opened_tables 系统打开过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
如果:
Opened_tables数量过大,说明配置中table_open_cache值可能太小
比较合适的值为:
Open_tables / Opened_tables * 100% = 85%
Open_tables / table_open_cache * 100% = 95%
6.进程的使用情况
在MySQL中,为了尽可能提高客户端请求创建连接这个过程的性能,实现了一个ThreadCache池,
将空闲的连接线程存放在其中,而不是完成请求后就销毁。这样,当有新的连接请求的时候,
MySQL首先会检查ThreadCache池中是否存在空闲连接线程,如果存在则取出来直接使用,
如果没有空闲连接线程,才创建新的连接线程。
参数:thread_cache_size
thread cache 池中存放的最大连接数
调整参考:
在短连接的数据库应用中,数据库连接的创建和销毁是非常频繁的,
如果每次都需要让MySQL新建和销毁相应的连接线程,那么这个资源消耗实际上是非常大的,因此
thread_cache_size的值应该设置的相对大一些,不应该小于应用系统对数据库的实际并发请求数。
参数:thread_stack - 每个连接线程被创建的时候,MySQL给他分配的内存大小,
类似PGA中存放数据的内存部分(不包括排序的空间)
show status like 'connections';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Connections | 80 | #接受到的来自客户端的总连接数,包括以前和现在的连接。
+---------------+-------+
show status like 'thread%';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Threads_cached | 0 | #当前系统中,缓存的连接数
| Threads_connected | 1 | #当前系统中正连接的线程数
| Threads_created | 77 | #创建过的总线程数
| Threads_running | 1 |
+-------------------+-------+
a.如果:
Threads_created 值过大,说明MySQL一直在创建线程,这是比较消耗资源的,应该适当增大
thread_cache_size的值
b.如果:
Threads_cached的值比参数thread_cache_size小太多,则可以适当减小thread_cache_size的值
ThreadCache命中率:
Threads_Cache_Hit=(Connections-Threads_created)/Connections*100%
一般来说,当系统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的ThreadCache命中率应该保持在90%
左右甚至更高的比率才算正常。
7.查询缓存(Query Cache) -- optional
将客户端的SQL语句(仅限select语句)通过hash计算,放在hash链表中,同时将该SQL的结果集
放在内存中cache。该hash链表中,存放了结果集的内存地址以及所涉及到的所有Table等信息。
如果与该结果集相关的任何一个表的相关信息发生变化后(包扩:数据、索引、表结构等),
就会导致结果集失效,释放与该结果集相关的所有资源,以便后面其他SQL能够使用。
当客户端有select SQL进入,先计算hash值,如果有相同的,就会直接将结果集返回。
Query Cache的负面影响:
a.使用了Query Cache后,每条select SQL都要进行hash计算,然后查找结果集。对于大量SQL
访问,会消耗过多额外的CPU。
b.如果表变更比较频繁,则会造成结果集失效率非常高。
c.结果集中保存的是整个结果,可能存在一条记录被多次cache的情况,这样会造成内存资源的
过度消耗。
Query Cache的正确使用:
a.根据表的变更情况来选择是否使用Query Cache,可使用SQL Hint:SQL_NO_CACHE和SQL_CACHE
b.对于 变更比较少 或 数据基本处于静态 的表,使用SQL_CACHE
c.对于结果集比较大的,使用Query Cache可能造成内存不足,或挤占内存。
可使用1.SQL_NO_CACHE 2.query_cache_limit控制Query Cache的最大结果集(系统默认1M)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have_query_cache | YES | #是否支持Query Cache
| query_cache_limit | 1048576 | #单个结果集的最大值,默认1M
|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 4096 | #每个结果集存放的最小内存,默认4K
| query_cache_size | 0 | #Query Cache总内存大小,必须是1024的整数倍
| query_cache_type | ON | #ON,OFF,DEMAND(包含SQL_CACHE的查询中才开启)
| query_cache_wlock_invalidate | OFF |
+------------------------------+---------+
#query_cache_wlock_invalidate:
针对于MyISAM存储引擎,设置当有WRITELOCK在某个Table上面的时候,
读请求是要等待WRITE LOCK释放资源之后再查询还是允许直接从QueryCache中读取结果,
默认为FALSE(可以直接从QueryCache中取得结果)
此为部分内容,附上原文出处:
在linux安装MySQL时采用源码编译安装,但是如何让MySQL的编译时间缩短呢?
可以试试在使用make make install 时添加-j参数,不限制内核进行编译安装。或者-j 后加内核数 。例如 make -j 4 make install -j 4
优点:速度快会相对提高很多
缺点:消耗大量CPU,内存资源。
我做过一个测试,如果不限定内核 (16核 80GB内存 )的服务器编译安装mysql 5.0.7 安装时长大致在10分钟左右,但是测试时服务器CPU跑满100% ,内存消耗至少32GB。直接使用 make make install 安装耗时45分钟,内存4GB ,CPU 10%左右。
网站访问量大 怎样优化mysql数据库
单机MySQL数据库的优化
一、服务器硬件对MySQL性能的影响
①磁盘寻道能力 (磁盘I/O),我们现在上的都是SAS15000转的硬盘。MySQL每秒钟都在进行大量、复杂的查询操作,对磁盘的读写量可想而知。所以,通常认为磁 盘I/O是制约MySQL性能的最大因素之一,对于日均访 问量在100万PV以上的Discuz!论坛,由于磁盘I/O的制约,MySQL的性能会非常低下!解决这一制约因素可以考虑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使用RAID1+0磁盘阵列,注意不要尝试使用RAID-5,MySQL在RAID-5磁盘阵列上的效率不会像你期待的那样快。
②CPU 对于MySQL应用,推荐使用DELL R710,E5620 @2.40GHz(4 core)* 2 ,我现在比较喜欢DELL R710,也在用其作Linuxakg 虚拟化应用;
③物理内存对于一台使用MySQL的Database Server来说,服务器内存建议不要小于2GB,推荐使用4GB以上的物理内存,不过内存对于现在的服务器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工作中遇到高端服务器基本上内存都超过了32G。
我们工作中用得比较多的数据库服务器是HP DL580G5和DELL R710,稳定性和性能都不错;特别是DELL R710,我发现许多同行都是采用它作数据库的服务器,所以重点推荐下。
二、MySQL的线上安装我建议采取编译安装的方法,这样性能上有较大提升,服务器系统我建议用64bit的Centos5.5,源码包的编译参数会默 认以Debgu模式生成二进制代码,而Debug模式给MySQL带来的性能损失是比较大的,所以当我们编译准备安装的产品代码时,一定不要忘记使用“— without-debug”参数禁用Debug模式。而如果把—with-mysqld-ldflags和—with-client-ldflags二 个编译参数设置为—all-static的话,可以告诉编译器以静态方式编译和编译结果代码得到最高的性能。使用静态编译和使用动态编译的代码相比,性能 差距可能会达到5%至10%之多。我参考了简朝阳先生的编译参数,特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ysql –without-debug –without-bench –enable-thread-safe-client –enable-assembler –enable-profiling –with-mysqld-ldflags=-all-static –with-client-ldflags=-all-static –with-charset=latin1 –with-extra-charset=utf8,gbk –with-innodb –with-csv-storage-engine –with-federated-storage-engine –with-mysqld-user=mysql –without-我是怎么了ded-server –with-server-suffix=-community –with-unix-socket-path=/usr/local/mysql/sock/mysql.sock
三、MySQL自身因素当解决了上述服务器硬件制约因素后,让我们看看MySQL自身的优化是如何操作的。对 MySQL自身的优化主要是对其配置文件my.cnf中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下面介绍一些对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
下面,根据以上硬件配置结合一份已经优化好的my.cnf进行说明:
#vim /etc/my.cnf
以下只列出my.cnf文件中[mysqld]段落中的内容,其他段落内容对MySQL运行性能影响甚微,因而姑且忽略。
[mysqld]
port = 3306
serverid = 1
socket = /tmp/mysql.sock
skip-locking
#避免MySQL的外部锁定,减少出错几率增强稳定性。
skip-name-resolve
#禁止MySQL对外部连接进行DNS解析,使用这一选项可以消除MySQL进行DNS解析的时间。但需要注意,如果开启该选项,则所有远程主机连接授权都要使用IP地址方式,否则MySQL将无法正常处理连接请求!
back_log = 384
#back_log参数的值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响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 如果系统在一个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则需要增大该参数的值,该参数值指定到来的TCP/IP连接的侦听队列的大小。不同的操作系统在这个队列大小上有它自 己的限制。 试图设定back_log高于你的操作系统的限制将是无效的。默认值为50。对于Linux系统推荐设置为小于512的整数。
key_buffer_size = 384M
#key_buffer_size指定用于索引的缓冲区大小,增加它可得到更好的索引处理性能。对于内存在4GB左右的服务器该参数可设置为256M或384M。注意:该参数值设置的过大反而会是服务器整体效率降低!
max_allowed_packet = 4M
thread_stack = 256K
table_cache = 614K
sort_buffer_size = 6M
#查询排序时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注意: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是每连接独占,如果有100个连接,那么实际分配的总共排序缓冲区大小为100 × 6 = 600MB。所以,对于内存在4GB左右的服务器推荐设置为6-8M。
read_buffer_size = 4M
#读查询操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连接独享。
join_buffer_size = 8M
#联合查询操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连接独享。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64M
table_cache = 512
thread_cache_size = 64
query_cache_size = 64M
#指定MySQL查询缓冲区的大小。可以通过在MySQL控制台观察,如果Qcache_lowmem_prunes的值非常大,则表明经常出现缓冲不 够 的情况;如果Qcache_hits的值非常大,则表明查询缓冲使用非常频繁,如果该值较小反而会影响效率,那么可以考虑不用查询缓 冲;Qcache_free_blocks,如果该值非常大,则表明缓冲区中碎片很多。
tmp_table_size = 256M
max_connections = 768
#指定MySQL允许的最大连接进程数。如果在访问论坛时经常出现Too Many Connections的错误提 示,则需要增大该参数值。
max_connect_errors = 1000
wait_timeout = 10
#指定一个请求的最大连接时间,对于4GB左右内存的服务器可以设置为5-10。
thread_concurrency = 8
#该参数取值为服务器逻辑CPU数量*2,在本例中,服务器有2颗物理CPU,而每颗物理CPU又支持H.T超线程,所以实际取值为4*2=8;这个目前也是双四核主流服务器配置。
skip-networking
#开启该选项可以彻底关闭MySQL的TCP/IP连接方式,如果WEB服务器是以远程连接的方式访问MySQL数据库服务器则不要开启该选项!否则将无法正常连接!
table_cache=1024
#物理内存越大,设置就越大。默认为2402,调到512-1024最佳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4M
#默认为2M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设置为0就是等到innodb_log_buffer_size列队满后再统一储存,默认为1
innodb_log_buffer_size=2M
#默认为1M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8
#你的服务器CPU有几个就设置为几,建议用默认一般为8
key_buffer_size=256M
#默认为218,调到128最佳
tmp_table_size=64M
#默认为16M,调到64-256最挂
read_buffer_size=4M
#默认为64K
read_rnd_buffer_size=16M
#默认为256K
sort_buffer_size=32M
#默认为256K
thread_cache_size=120
#默认为60
query_cache_size=32M
※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如果Key_reads太大,则应该把my.cnf中Key_buffer_size变大,保持Key_reads/Key_read_requests至少1/100以上,越小越好。
二、如果Qcache_lowmem_prunes很大,就要增加Query_cache_size的值。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通过参数设置进行性能优化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可能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产生质的飞跃,除非是之前的设置存在严重不合理的情况。我们 不能将性能调优完全依托于通过DBA在数据库上线后进行的参数调整,而应该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就尽可能减少性能问题。
【51CTO独家特稿】如果单MySQL的优化始终还是顶不住压力时,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考虑MySQL的高可用架构(很多同学也爱说成是MySQL集群)了,目前可行的方案有:
一、MySQL Cluster
优势:可用性非常高,性能非常好。每份数据至少可在不同主机存一份拷贝,且冗余数据拷贝实时同步。但它的维护非常复杂,存在部分Bug,目前还不适合比较核心的线上系统,所以这个我不推荐。
二、DRBD磁盘网络镜像方案
优势:软件功能强大,数据可在底层快设备级别跨物理主机镜像,且可根据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配置不同级别的同步。IO操作保持顺序,可满足数据库对数据一致 性的苛刻要求。但非分布式文件系统环境无法支持镜像数据同时可见,性能和可靠性两者相互矛盾,无法适用于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都比较苛刻的环境,维护成本高于 MySQL Replication。另外,DRBD也是官方推荐的可用于MySQL高可用方案之一,所以这个大家可根据实际环境来考虑是否部署。
三、MySQL Replication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MySQL Replication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提高系统扩展性的设计手段。众多的MySQL使用者通过Replication功能提升系统的扩展性后,通过 简单的增加价格低廉的硬件设备成倍 甚至成数量级地提高了原有系统的性能,是广大MySQL中低端使用者非常喜欢的功能之一,也是许多MySQL使用者选择MySQL最为重要的原因。
比较常规的MySQL Replication架构也有好几种,这里分别简单说明下
MySQL Replication架构一:常规复制架构--Master-slaves,是由一个Master复制到一个或多个Salve的架构模式,主要用于读压力大的应用数据库端廉价扩展解决方案,读写分离,Master主要负责写方面的压力。
MySQL Replication架构二:级联复制架构,即Master-Slaves-Slaves,这个也是为了防止Slaves的读压力过大,而配置一层二级 Slaves,很容易解决Master端因为附属slave太多而成为瓶劲的风险。
MySQL Replication架构三:Dual Master与级联复制结合架构,即Master-Master-Slaves,最大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主Master的写操作受到Slave集群的复制带来的影响,而且保证了主Master的单点故障。
以上就是比较常见的MySQL replication架构方案,大家可根据自己公司的具体环境来设计 ,Mysql 负载均衡可考虑用LVS或Haproxy来做,高可用HA软件我推荐Heartbeat。
MySQL Replication的不足:如果Master主机硬件故障无法恢复,则可能造成部分未传送到slave端的数据丢失。所以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目前的网络 规划,选择自己合理的Mysql架构方案,跟自己的MySQL DBA和程序员多沟涌,多备份(备份我至少会做到本地和异地双备份),多测试,数据的事是最大的事,出不得半点差错,切记切记。
数据库如何优化
body{
line-height:200%;
}
如何优化MySQL数据库
当MySQL数据库邂逅优化,它有好几个意思,今天我们所指的是性能优化。
我们究竟该如何对MySQL数据库进行优化呢?下面我就从MySQL对硬件的选择、Mysql的安装、my.cnf的优化、MySQL如何进行架构设计及数据切分等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1.服务器物理硬件的优化
1)磁盘(I/O),MySQL每一秒钟都在进行大量、复杂的查询操作,对磁盘的读写量可想而知,所以推荐使用RAID1+0磁盘阵列,如果资金允许,可以选择固态硬盘做RAID1+0;
2)cpu对Mysql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建议选择运算能力强悍的CPU。
2.MySQL应该采用编译安装的方式
MySQL数据库的线上环境安装,我建议采取编译安装,这样性能会较大的提升。
3.MySQL配置文件的优化
1)skip
-name
-resolve,禁止MySQL对外部连接进行DNS解析,使用这一选项可以消除MySQL进行DNS解析的时间;
2)back_log
=
384,back_log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响应新请求之前,短时间内的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对于Linux系统而言,推荐设置小于512的整数。
3)如果key_reads太大,则应该把my.cnf中key_buffer_size变大,保持key_reads/key_read_requests至少在1/100以上,越小越好。
4.MySQL上线后根据status状态进行适当优化
1)打开慢查询日志可能会对系统性能有一点点影响,如果你的MySQL是主-从结构,可以考虑打开其中一台从服务器的慢查询日志,这样既可以监控慢查询,对系统性能影响也会很小。
2)MySQL服务器过去的最大连接数是245,没有达到服务器连接数的上限256,应该不会出现1040错误。比较理想的设置是:Max_used_connections/max_connections
*
100%
=85%
5.MySQL数据库的可扩展架构方案
1)MySQL
cluster,其特点为可用性非常高,性能非常好,但它的维护非常复杂,存在部分Bug;
2)DRBD磁盘网络镜像方案,其特点为软件功能强大,数据可在底层块设备级别跨物理主机镜像,且可根据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配置不同级别的同步。
如何优化mysql写入速
单机MySQL数据库的优化
一、服务器硬件对MySQL性能的影响
①磁盘寻道能力 (磁盘I/O),我们现在上的都是SAS15000转的硬盘。MySQL每秒钟都在进行大量、复杂的查询操作,对磁盘的读写量可想而知。所以,通常认为磁 盘I/O是制约MySQL性能的最大因素之一,对于日均访 问量在100万PV以上的Discuz!论坛,由于磁盘I/O的制约,MySQL的性能会非常低下!解决这一制约因素可以考虑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使用RAID1+0磁盘阵列,注意不要尝试使用RAID-5,MySQL在RAID-5磁盘阵列上的效率不会像你期待的那样快。
②CPU 对于MySQL应用,推荐使用DELL R710,E5620 @2.40GHz(4 core)* 2 ,我现在比较喜欢DELL R710,也在用其作Linuxakg 虚拟化应用;
③物理内存对于一台使用MySQL的Database Server来说,服务器内存建议不要小于2GB,推荐使用4GB以上的物理内存,不过内存对于现在的服务器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工作中遇到高端服务器基本上内存都超过了32G。
我们工作中用得比较多的数据库服务器是HP DL580G5和DELL R710,稳定性和性能都不错;特别是DELL R710,我发现许多同行都是采用它作数据库的服务器,所以重点推荐下。
二、MySQL的线上安装我建议采取编译安装的方法,这样性能上有较大提升,服务器系统我建议用64bit的Centos5.5,源码包的编译参数会默 认以Debgu模式生成二进制代码,而Debug模式给MySQL带来的性能损失是比较大的,所以当我们编译准备安装的产品代码时,一定不要忘记使用“— without-debug”参数禁用Debug模式。而如果把—with-mysqld-ldflags和—with-client-ldflags二 个编译参数设置为—all-static的话,可以告诉编译器以静态方式编译和编译结果代码得到最高的性能。使用静态编译和使用动态编译的代码相比,性能 差距可能会达到5%至10%之多。我参考了简朝阳先生的编译参数,特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ysql –without-debug –without-bench –enable-thread-safe-client –enable-assembler –enable-profiling –with-mysqld-ldflags=-all-static –with-client-ldflags=-all-static –with-charset=latin1 –with-extra-charset=utf8,gbk –with-innodb –with-csv-storage-engine –with-federated-storage-engine –with-mysqld-user=mysql –without-我是怎么了ded-server –with-server-suffix=-community –with-unix-socket-path=/usr/local/mysql/sock/mysql.sock
三、MySQL自身因素当解决了上述服务器硬件制约因素后,让我们看看MySQL自身的优化是如何操作的。对 MySQL自身的优化主要是对其配置文件my.cnf中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下面介绍一些对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
下面,根据以上硬件配置结合一份已经优化好的my.cnf进行说明:
#vim /etc/my.cnf
以下只列出my.cnf文件中[mysqld]段落中的内容,其他段落内容对MySQL运行性能影响甚微,因而姑且忽略。
[mysqld]
port = 3306
serverid = 1
socket = /tmp/mysql.sock
skip-locking
#避免MySQL的外部锁定,减少出错几率增强稳定性。
skip-name-resolve
#禁止MySQL对外部连接进行DNS解析,使用这一选项可以消除MySQL进行DNS解析的时间。但需要注意,如果开启该选项,则所有远程主机连接授权都要使用IP地址方式,否则MySQL将无法正常处理连接请求!
back_log = 384
#back_log参数的值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响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 如果系统在一个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则需要增大该参数的值,该参数值指定到来的TCP/IP连接的侦听队列的大小。不同的操作系统在这个队列大小上有它自 己的限制。 试图设定back_log高于你的操作系统的限制将是无效的。默认值为50。对于Linux系统推荐设置为小于512的整数。
key_buffer_size = 384M
#key_buffer_size指定用于索引的缓冲区大小,增加它可得到更好的索引处理性能。对于内存在4GB左右的服务器该参数可设置为256M或384M。注意:该参数值设置的过大反而会是服务器整体效率降低!
max_allowed_packet = 4M
thread_stack = 256K
table_cache = 614K
sort_buffer_size = 6M
#查询排序时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注意: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是每连接独占,如果有100个连接,那么实际分配的总共排序缓冲区大小为100 × 6 = 600MB。所以,对于内存在4GB左右的服务器推荐设置为6-8M。
read_buffer_size = 4M
#读查询操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连接独享。
join_buffer_size = 8M
#联合查询操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连接独享。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64M
table_cache = 512
thread_cache_size = 64
query_cache_size = 64M
#指定MySQL查询缓冲区的大小。可以通过在MySQL控制台观察,如果Qcache_lowmem_prunes的值非常大,则表明经常出现缓冲不 够 的情况;如果Qcache_hits的值非常大,则表明查询缓冲使用非常频繁,如果该值较小反而会影响效率,那么可以考虑不用查询缓 冲;Qcache_free_blocks,如果该值非常大,则表明缓冲区中碎片很多。
tmp_table_size = 256M
max_connections = 768
#指定MySQL允许的最大连接进程数。如果在访问论坛时经常出现Too Many Connections的错误提 示,则需要增大该参数值。
max_connect_errors = 1000
wait_timeout = 10
#指定一个请求的最大连接时间,对于4GB左右内存的服务器可以设置为5-10。
thread_concurrency = 8
#该参数取值为服务器逻辑CPU数量*2,在本例中,服务器有2颗物理CPU,而每颗物理CPU又支持H.T超线程,所以实际取值为4*2=8;这个目前也是双四核主流服务器配置。
skip-networking
#开启该选项可以彻底关闭MySQL的TCP/IP连接方式,如果WEB服务器是以远程连接的方式访问MySQL数据库服务器则不要开启该选项!否则将无法正常连接!
table_cache=1024
#物理内存越大,设置就越大。默认为2402,调到512-1024最佳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4M
#默认为2M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设置为0就是等到innodb_log_buffer_size列队满后再统一储存,默认为1
innodb_log_buffer_size=2M
#默认为1M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8
#你的服务器CPU有几个就设置为几,建议用默认一般为8
key_buffer_size=256M
#默认为218,调到128最佳
tmp_table_size=64M
#默认为16M,调到64-256最挂
read_buffer_size=4M
#默认为64K
read_rnd_buffer_size=16M
#默认为256K
sort_buffer_size=32M
#默认为256K
thread_cache_size=120
#默认为60
query_cache_size=32M
※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如果Key_reads太大,则应该把my.cnf中Key_buffer_size变大,保持Key_reads/Key_read_requests至少1/100以上,越小越好。
二、如果Qcache_lowmem_prunes很大,就要增加Query_cache_size的值。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通过参数设置进行性能优化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可能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产生质的飞跃,除非是之前的设置存在严重不合理的情况。我们 不能将性能调优完全依托于通过DBA在数据库上线后进行的参数调整,而应该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就尽可能减少性能问题。
【51CTO独家特稿】如果单MySQL的优化始终还是顶不住压力时,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考虑MySQL的高可用架构(很多同学也爱说成是MySQL集群)了,目前可行的方案有:
一、MySQL Cluster
优势:可用性非常高,性能非常好。每份数据至少可在不同主机存一份拷贝,且冗余数据拷贝实时同步。但它的维护非常复杂,存在部分Bug,目前还不适合比较核心的线上系统,所以这个我不推荐。
二、DRBD磁盘网络镜像方案
优势:软件功能强大,数据可在底层快设备级别跨物理主机镜像,且可根据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配置不同级别的同步。IO操作保持顺序,可满足数据库对数据一致 性的苛刻要求。但非分布式文件系统环境无法支持镜像数据同时可见,性能和可靠性两者相互矛盾,无法适用于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都比较苛刻的环境,维护成本高于 MySQL Replication。另外,DRBD也是官方推荐的可用于MySQL高可用方案之一,所以这个大家可根据实际环境来考虑是否部署。
三、MySQL Replication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MySQL Replication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提高系统扩展性的设计手段。众多的MySQL使用者通过Replication功能提升系统的扩展性后,通过 简单的增加价格低廉的硬件设备成倍 甚至成数量级地提高了原有系统的性能,是广大MySQL中低端使用者非常喜欢的功能之一,也是许多MySQL使用者选择MySQL最为重要的原因。
比较常规的MySQL Replication架构也有好几种,这里分别简单说明下
MySQL Replication架构一:常规复制架构--Master-slaves,是由一个Master复制到一个或多个Salve的架构模式,主要用于读压力大的应用数据库端廉价扩展解决方案,读写分离,Master主要负责写方面的压力。
MySQL Replication架构二:级联复制架构,即Master-Slaves-Slaves,这个也是为了防止Slaves的读压力过大,而配置一层二级 Slaves,很容易解决Master端因为附属slave太多而成为瓶劲的风险。
MySQL Replication架构三:Dual Master与级联复制结合架构,即Master-Master-Slaves,最大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主Master的写操作受到Slave集群的复制带来的影响,而且保证了主Master的单点故障。
以上就是比较常见的MySQL replication架构方案,大家可根据自己公司的具体环境来设计 ,Mysql 负载均衡可考虑用LVS或Haproxy来做,高可用HA软件我推荐Heartbeat。
MySQL Replication的不足:如果Master主机硬件故障无法恢复,则可能造成部分未传送到slave端的数据丢失。所以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目前的网络 规划,选择自己合理的Mysql架构方案,跟自己的MySQL DBA和程序员多沟涌,多备份(备份我至少会做到本地和异地双备份),多测试,数据的事是最大的事,出不得半点差错,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