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斐波拉契数列c语言代码,斐波那契数列c语言流程图

本文目录一览:

费波纳切数列用C语言怎么编程

费波纳切数列,更通用的音译是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0、1、1、2、3、5、8、13、21、……

数学上的定义是F(0)=0,F(1)=1,F(n)=F(n-1)+F(n-2)(n≥2,n∈N*)

根据数学定义,就可以编写生成该数列的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define RANGE 30

static int fibonacci_values[RANGE];

void make_fibonacci_values(void)

{

int i;

fibonacci_values[0] = 0;

fibonacci_values[1] = 1;//赋值前两项

for(i = 2; i  RANGE; i ++)

fibonacci_values[i] = fibonacci_values[i-1] + fibonacci_values[i-2];//按照公式生成剩余项

}

int main()

{

int i;

make_fibonacci_values();//调用生成函数

for(i = 0; i  RANGE; i ++)

{

printf("F(%d)=%d\n", i, fibonacci_values[i]);

}

return 0;

}

这个代码的功能是生成斐波那契数列前30项。

用一个数组把每项的值保存下来,然后依次计算。

事实上,只需要知道前两个值,就可以知道下一个值,这样保存两个值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值了。于是求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的函数也可以写作:

#include stdio.h

int fibonacci(int n)

{

int i;

int a,b,c;

if(n0) return 0; //这其实是一种出错情况。

if(n == 0) return 0;

if(n == 1) return 1;//处理前两项的情况

a = 0;

b = 1;//对操作数赋初始值

for(i = 2; i = n; i ++)//第一个计算结果其实是F(2),所以i的初始值用2

{

c = a+b;//这时的c即F(i)

a = b;

b = c;

}

return c;

}

int main()

{

    int n;

    scanf("%d",n);//输入一个n

    printf("F(%d) = %d\n", n, fibonacci(n));//输出数列第n项值

    

    return 0;

}

同样,对于这类问题也可以用递归思想,使代码变得更简洁。

#include stdio.h

int fibonacci(int n)

{

if(n == 0) return 0;

if(n == 1) return 1;//处理前两项的情况

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

}

int main()

{

    int n;

    scanf("%d",n);//输入一个n

    printf("F(%d) = %d\n", n, fibonacci(n));//输出数列第n项值

    

return 0;

}

以上是求斐波那契数列的三种常见的方式。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实际使用中要注意使用类型的范围,不要溢出。

比如在这几个程序中使用的是最简单的int类型,最大可以计算到F(46), 而F(47)已经超过了int所能表达的范围,会发生溢出。如果需要更大的值,那么就要改成使用更多字节的类型。比如long long等。

求C语言中斐波那契数列源程序及解释?

斐波那契数列定义:

F0 = 0

F1 = 1

Fn = Fn-1 + Fn-2 (n≥2)

直白的讲,第0项、第一项分别约定为0、1,自第2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和。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 10 /*费波那契数列项数上限*/

void fibonacci (unsigned __int64 f[], int n) { /*生成n项费波那契数列,n=0为起始*/

int i;

f[0] = 0; /*F0=0*/

f[1] = 1; /*F1=1*/

for (i=2; i=n; i++) /*Fn=Fn-1+Fn-2(n=2)*/

f[i] = f[i-1] + f[i-2];

}

int main(void) {

    unsigned __int64 f[MAX];

    int i;

    

    fibonacci (f, MAX);

    

    for (i=0; i=MAX; i++)

     printf ("F%d = %I64u\n", i, f[i]);

printf("\n");

getch (); /*屏幕暂留*/

return 0;

}

运行结果

斐波那契数列C语言程序怎么表示

#include cstdio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cinn;

    int a=1,b=1,c;

    if(n3)

    {

        cout1endl;

        return 0;

    }

    n-=2;

    while(n--)

    {

        c=a+b;

        a=b;

        b=c;

    }

    coutcendl;

    return 0;

}

输入n为第n项,输出斐波那契第n项值

C语言斐波那契数列求和

奇数项求和:a₁+a₃+a₅+a₇+...+a₂ₙ₋₁=a₂ₙ

偶数项求和:a₂+a₄+a₆+a₈+...+a₂ₙ=a₂ₙ₊₁-1

平方求和:a₁+a₂+a₃+a₄+...+aₙ²=aₙ·aₙ₊₁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数(典型的有向日葵花瓣),蜂巢,蜻蜓翅膀,超越数e(可以推出更多),黄金矩形、黄金分割、等角螺线等。

扩展资料:

斐波那契数列特性

平方与前后项:从第二项开始,每个偶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多1,每个奇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少1。

如:第二项 1 的平方比它的前一项 1 和它的后一项 2 的积 2 少 1,第三项 2 的平方比它的前一项 1 和它的后一项 3 的积 3 多 1。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 2584, 4181, 6765]

(注:奇数项和偶数项是指项数的奇偶,而并不是指数列的数字本身的奇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斐波那契数列

c语言,编程实现,求斐波那契数列,1,1,2,3,5,8,......的前20项及前20项和

C语言源程序如下: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array[100]={1,1};//斐波那契数列前两个元素均为0

int i=0;//循环变量

int n=20;//数列需要求的个数

int sum = 0;//和变量

for(i=2;in+1;i++)//按递推原理依次求出后续元素

{

array[i]=array[i-1]+array[i-2];//数列原理

}

printf("arr[1]-arr[%d] = ", n);//提示输出数列元素

for (i = 0; i n; i++)//遍历数列

{

printf("%d ",array[i]);//输出arr[1]-arr[n]元素内容

sum += array[i];//顺便进行求和

}

printf("\n%d ", sum);//输出求和结果

return 0;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扩展资料:

利用递归原理进行求斐波那契数列的求解和求前n项和:

#includestdio.h

int fibonacci(int n) //递归函数

if (n == 0 || n == 1)  

return 1;    

if (n 1)        

return fibonacci(n - 1) + fibonacci(n - 2); 

int main() 

int i = 0;    

for (i = 0; i 30; i++) 

printf("fibonacci(%d) = %d\n", i, fibonacci(i));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