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mysql数据库学习day1,MySQL数据库应用与实践教程

本文目录一览:

mysql基本语句详细教程

看他们网上的,写得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好多也写得不是很好,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有关mysql的使用细节,也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记录吧,希望对你有点帮助,后面有关存储过程等相关操作还没有总结好,下次总结好了再发给你吧,呵呵~~~~~

MySql学习笔记

MySql概述:MySql是一个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谓关联数据库就是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的仓库中。这样就增加了速度与提高了灵活性。并且MySql软件是一个开放源码软件。

注意,MySql所支持的TimeStamp的最大范围的问题,在32位机器上,支持的取值范围是年份最好不要超过2030年,然后如果在64位的机器上,年份可以达到2106年,而对于date、与datetime这两种类型,则没有关系,都可以表示到9999-12-31,所以这一点得注意下;还有,在安装MySql的时候,我们一般都选择Typical(典型安装)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还有其它用途的话,那最好选择Complete(完全安装);在安装过程中,一般的还会让你进行服务器类型的选择,分别有三种服务器类型的选择,(Developer(开发机)、Server Machine(服务器)、Dedicated MySql Server Machine(专用MYSQL服务器)),选择哪种类型的服务器,只会对配置向导对内存等有影响,不然其它方面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所以,我们如果是开发者,选择开发机就可以啦;然后接下来,还会有数据库使用情况对话框的选择,我们只要按照默认就可以啦;

连接与断开服务器:

连接:在windows命令提示符下输入类似如下命令集:mysql –h host –u user –p

例如,我在用的时候输入的是:mysql –h localhost –u root –p

然后会提示要你输入用户密码,这个时候,如果你有密码的话,就输入密码敲回车,如果没有密码,直接敲回车,就可以进入到数据库客户端;连接远程主机上的mysql,可以用下面的命令:mysql –h 159.0.45.1 –u root –p 123

断开服务器:在进入客户端后,你可以直接输入quit然后回车就可以了;

下面就数据库相关命令进行相关说明

你可以输入以下命令对数据库表格或者数据库进行相关操作,在这里就省略了,然后直接进行文字说明了;

Select version(),current_date;//从服务器得到当前mysql的版本号与当前日期

Select user(); //得到当前数据库的所有用户

Use databasename; 进入到指定的数据库当中,然后就可以操作这个数据库当中的表格了

Show databases; //查询目前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库,并且显示出来;

Create batabase databasename;创建数据库,例如:create database manager;

Show tables; //查看当前数据库中的所有表格;

Create table tablename(colums);创建表,并且给表指定相关列,例如:create table pet(name varchar(20),owner varchar(20),species varchar(20),sex char(1),birth date,death date);

Describe tablename;将表当中的所有信息详细显示出来,例如:describe pet;

可以用命令一次插入多条记录,例如:

Insert into pet values(‘Puffball’,’Diane’,’hamster’,’f’,’1993-12-3’,null),( ‘Puffball’,’Diane’,’hamster’,’f’,’1993-12-3’,now());

Select * from pet; 从pet表当中查询出所有的记录,显示出来;

Delete from pet where id=1;删除ID为1的那一条记录;

Update pet set birth=’2001-1-3’ where name=’Bowser’;更新name为Bowser的记录当中的birth字段的值;

Select distinct owner from pet;从pet表中选择出owner字段的值唯一的行,如果有多行记录这个字段的值相同,则只显示最后一次出现这一值的一行记录;

有关日期计算:

Select name,birth,curdate(),(year(curdate())-year(birth)) as age from pet;

此处,year()函数用于提取对应字段的年份,当然类似的还有month(),day()等;

在mysql当中,sql语句可以使用like查询,可以用”_”配任何单个字符,用”%”配任意数目字符,并且SQL模式默认是忽略大小写,例如:select * from pet where name like ‘%fy’;

当然也可以用正则表达式模式进行配。

同时在sql当中,也要注意分组函数、排序函数、统计函数等相关用法,在这里只列举一二;

Select species,count(*) from pet group by speceis;

Select * from pet order by birth desc;

查询最大值的相关操作:

Select max(age) from pet;

取前多少项记录,这个主要用于分页查询操作当中,

Select * from pet order by birth desc limit 3;取前三条记录,

Select * from pet order by birth desc limit 0,3;这个可以用于分页查询,limit后面的第一个参数,是起始位置,第二个参数是取记录条数;

有关创建表格自增长字段的写法:

Create table person(id int(4) not null auto_increment,name char(20) not null,primary key (id));

修改表操作:

向表中增加字段:注意,在这个地方,如果是增加多个字段的时候,就要用括号括起来,不然会有问题,如果是单个字段的话,不用括号也没事;

Alter table test add(address varchar(50) not null default ‘xm’,email varchar(20) not null);

将表中某个字段的名字修改或者修改其对应的相关属性的时候,要用change对其进行操作;

Alter table test change email email varchar(20) not null default ‘zz’;//不修改字段名

Alter table test change email Email varchar(30) not null;//修改字段名称

删除表中字段:

Alter table test drop email;//删除单个字段

Alter table test drop address,drop email;//删除多列

可以用Drop来取消主键与外键等,例如:

Alter table test drop foreign key fk_symbol;

删除索引:

Drop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

例如:drop index t on test;

向表中插入记录:注意,当插入表中的记录并不是所有的字段的时候,应该要在前面列出字段名称才行,不然会报错;

Insert into test(name) values(‘ltx’);

Insert into test values(1,’ltx’);

也可以向表中同时插入多列值,如:

Insert into test(name) values(‘ltx’),(‘hhy’),(‘xf’);

删除表中记录:

Delete from test;//删除表中所有记录;

Delete from test where id=1;//删除表中特定条件下的记录;

当要从一个表或者多个表当中查询出一些字段然后把这些字段又要插入到另一个表当中的时候,可以用insert …..select语法;

Insert into testt(name) (select name from test where id=4);

从文件中读取行插入数据表中,可以用Load data infile语句;

Load data infile ‘test.txt’ into table test;

可以用Describe语法进行获取有关列的信息;

Describe test;//可以查看test表的所有信息,包括对应列字段的数据类型等;

MySql事务处理相关语法;

开始一项新的事务:start transaction或者begin transaction

提交事务:commit

事务回滚:rollback

set autocommit true|false 语句可以禁用或启用默认的autocommit模式,只可用于当前连接;

例子: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person set name=’LJB’ where id=1;

Commit | rollback;

数据库管理语句

修改用户密码:以root用户为例,则可以写成下面的;mysql –u root –p 旧密码 –password 新密码

Mysql –u root –password 123;//将root用户的密码修改成123,由于root用户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密码的,所以-p旧密码就省略了;

例如修改一个有密码的用户密码:mysql –u ltx –p 123 –password 456;

增加一个用户test1,密码为abc,让他可以在任何时候主机上登陆,并对所有数据库有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的权限。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on *.* to test1@”%” identified by ‘abc’;

增加一个test2用户,密码为abc,让他只可以在localhost上登陆,并且可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插入、修改、删除操作;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on mydb.* to test2@localhost identified by ‘abc’;

如果不想让用户test2有密码,可以再输入以下命令消掉密码: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on mydb.* to test2@localhost identified by “”;

备份数据库常用命令:mysqldump –h host –u username –p dbname保存路径与文件名

然后回车后,会让你输入用户密码,输入密码后,再回车就OK啦;

Mysqldump –hlocalhost –uroot –p test E:\db\test.sql

这一命令具体解释下:

这个命令就是备份test数据库,并且将备份的内容存储为test.sql文件,并且保存在E:\db下面;

命令当中-p 前面的test是数据库名,然后在数据库名后面要跟上一个””,然后接下来,就是写要保存的位置与保存文件的文件名;

将备份好的数据库导入到数据库当中去:也就是运行.sql文件将数据库导入数据库当中去-

首先你得创建数据库,然后运行如下命令:mysql –hlocalhost –uroot –p linuxE:\db\test.sql然后回车,再输入密码就可以啦;

解释下上面的命令:linux是就要导入的数据库名字,然后后面要紧跟着“”符号,然后后面就是要导入的数据库文件;

将数据库导出保存成XML文件、从XML文件导入数据到数据库:

导出表中数据:mysql –X –h hostName –u userName –p Pwd –e “use DatabaseName;sql;” xml文件名

或者用另外一种方式也行:mysqldump –xml –h hostName –u userName –p pwd dbName tableName //这一种只用于显示在当前的mysql客户端,不保存到文件当中;

相关说明:-X代表的是文件的格式是XML,然后-e一写不能掉,还有就是要用双引号将要操作的语句括起来;单引号不行;

例如:mysql –X –hlocalhost –uroot –p –e “use test;select * from pet;”E:\db\out.xml

从XML文件导入数据到数据库:

Insert into tableName values(1,load_file(‘filepath’));

例如:insert into pet values(1,load_file(“E:\db\out.xml”));

查看数据库状态与查询进程:

Show status;//查看状态

Show processlist;//查看进程

更改用户名,用以下命令:

Update set user=”新名字” where user=”旧用户名”;

给数据库用户设置管理员权限:

Mysqladmin –h host –u username –p pwd;

以root用户为例;

Mysqladmin –h localhost –u root –p 123;

存储过程与函数

存储程序和函数分别是用create procedure和create function语句,一个程序要么是一个程序要么是一个函数,使用call语句来调用程序,并且程序只能用输出变量传回值;

要想在MySql5.1中创建子程序,必须具有create routine权限,并且alter routine和execute权限被自动授予它的创建者;

创建存储过程:

首先声明分隔符,所谓分隔符是指你通知mysql客户端你已经输入一个sql语句的字符或字符串符号,在这里我们就以“//”为分隔符;

Delimiter 分隔符\

如:delimiter //

再创建存储过程:

Create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 ( )

声明存储过程开始:

begin

然后开始写存储过程体:

Select * from pet;

结束存储过程:

End;//

刚刚的例子全部写出来,完整的代码就是: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spt () //注意,这个地方,存储过程名与括号之间要有个空格

Begin

Select * from pet;

End;//到这里,整个存储过程就算写完啦

执行存储过程:

Call 存储过程名 ();//

如,我们执行刚刚创建的存储过程,就是:

Call spt ();//

需要说明的是存储过程名后面一定要加个空格,而后面那个括号,则是用于传送参数的参数列表;另外,我们创建存储过程完成后,也只是创建了,但是只有调用call 存储过程名 ();//后才算执行完毕,才能看到存储过程的结果;

mysql 支持的表类型有哪些

Mysql表类型都有哪些是一定需要知道的,下面就为您介绍七种Mysql表类型,希望能对您学习Mysql表类型有所帮助,需要的朋友可以了解下

学习Mysql数据库,Mysql表类型都有哪些是一定需要知道的,下面就为您介绍七种Mysql表类型,希望能对您学习Mysql表类型有所帮助。

MySQL作为当前最为流行的免费数据库服务引擎,已经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也许也有人对于MySQL的内部环境不很了解,尤其那些针对并发性处理的机制。今天,我们先了解一下Mysql表类型,以及它们的一些简单性质。

截至目前,MySQL一共向用户提供了包括DBD、HEAP、ISAM、MERGE、MyIAS、InnoDB以及Gemeni这7种Mysql表类型。其中DBD、InnoDB属于事务安全类表,而其他属于事务非安全类表。

DBD

Berkeley DB(DBD)表是支持事务处理的表,由Sleepycat软件公司开发。它提供MySQL用户期待已久的功能--事务控制。事务控制在任何数据库系统中都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功能,因为它们确保一组命令能成功地执行或回滚。

HEAP

HEAP表是MySQL中存取数据最快的表。这是因为他们使用存储在动态内存中的一个散列索引,不过如果MySQL或服务器崩溃,这些内存数据将会丢失。

ISAM

ISAM表是早期MySQL版本的缺省表类型,直到MyIASM开发出来。建议不要再使用它。

MERGE

MERGE是一个有趣的新类型,在3.23.25之后出现。一个MERGE表实际上是又一个MyISAM表的集合,合并而成的一个表,主要是为了效率的考虑,因为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速度、搜索效率、修复效率而且还节省了磁盘空间。

MyIASM

MyIASM基于了IASM代码,应该可以说是IASM的衍生品,不过增加了不少有用的扩展。它是MySQL的默认数据表类型,基于了传统的ISAM类型,ISAM是Indexed Sequential Access Method(有索引的顺序访问方法)的缩写,一般来说,它是存储记录和文件的标准方法。与其他存储引擎比较,MyISAM具有检查和修复表格的大多数工具。ISAM表格可以被压缩,而且它们支持全文搜索,不过它们是事务不安全的,而且也不支持外键。如果事务回滚将会造成不完全回滚,从而不具备原子性。所以假如忽略事务以及访问并发性的话,并且需要执行大量的SELECT检索语句的话,MyISAM将是最好的选择。

InnoDB

InnoDB是MySQL 4.0之后推出的一种比较新的数据表类型,这种类型是事务安全的。它与BDB类型具有相同的特性,它们还支持外键。InnoDB表格速度很快具有比BDB还丰富的特性,因此如果需要一个事务安全的存储引擎,建议使用它。如果你的数据执行大量的INSERT或UPDATE,出于性能方面的考虑,同样应该使用InnoDB表。对于支持事务的InnoDB类型的表来说,影响速度的主要原因是AUTOCOMMIT默认设置是打开的,而且程序没有显式调用BEGIN 开始事务,导致每插入一条都自动提交,严重影响了速度。可以在执行sql前调用begin,多条sql形成一个事物(即使autocommit打开也可以),将大大提高性能。

Gemeni

Gemeni表,据听说也是在MySQL 4.0之后推出的,不过截至当前,很少有针对它的介绍,同样应用也就更少了,我们暂时不作介绍。

MySQL的数据表类型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MyISAM,InnoDB这两种。

这两种类型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MySQL支持对不同的表设置不同的类型。下面做个简单的对比:

MyISAM表类型是一种比较成熟稳定的表类型,但是MyISAM对一些功能不支持。

MySQL数据库基础+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需要用的资料以链接的形式给需要的同学。

我用的mysql版本为: Mysql-5.5.45-win64.msi 密码是:26zw

图形化工具 Navicat(前期不推荐用,直接手动敲): Navicat 密码:c7fs

开始我的MySQL之旅吧 始于2016.12.04

--WH

一、数据库的安装

这个就不在这里过多阐述了,因为网上实在是太多安装mysql的教程了,有了我给的mysql,在按照这个安装教程(MySQL安装教程)去看,就能够安装完好。

安装好mysql后,如果需要使用windows命令窗口(也就是cmd)来操作mysql,那么就需要配置环境变量,在安装好的mysql下找到bin,将其目录放到环境变量path中去,就行了,检测成功与否的方法是在cmd命令窗口中输入mysql,就会出现一大段英文,就说明成功了,反之失败,如果不会的话就去百度搜教程。

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1、开启mysql服务命令

net start mysql

2、进入mysql的两种方式

明文进入:mysql -uroot -proot格式:mysql -u帐号 -p密码

密文进入:mysql -uroot -p 按enter会提示你输入密码(Enter pssword:),此时你写的密码就会显示为***这样。

3、查看mysql中所有的数据库(一般在固定的单词命令就会是用大写,这个要习惯,看多了敲多了就认识了)

前面四个数据库是mysql中自带的,也就是必须的.

SHOW DATABASES;

4、创建名为test_1的数据库

格式: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CREATE DATABASE test_1;

5、删除名为test_1的数据库

格式: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

DROP DATABASE test_1;

总结:学习了对数据库的三个操作,1、查看所有数据库 2、创建数据库 3、删除数据库

三、数据表的基本操作

数据表和数据库还有Mysql三者的关系

mysql中保存了很多数据库、一个数据库中可以保存很多表。

对数据表的增(创建表)删(删除表)改(修改表字段)查(查询表结构)。 注意:这里的操作对象是表,对表的操作也就是表的结构,和表中的字段的操作(字段和记录要分清楚)

前提:表是在数据库下的,所以要先确实使用哪个数据库。

USE test_1;

1、创建数据表

格式:CREATE TABLE 数据表名(

 字段名1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字段名2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字段名3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 

注意:格式不一定需要这样隔着写,完全可以全部写成一行。但是那样写可观性非常差。我这样写只是为了可以看的更清晰。

解释:

1、[]中括号中的内容表示可以有可以没有,

2、列级别这个“列”一定要搞清楚说的是什么,一张表中有行有列,列表示竖,行表示横 

3、约束条件后面会讲到

1.1、创建没有约束的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nameVARCHAR(12), ageINT(11)  );

注释:SHOW TABLES 查询数据库底下的所有表。

1.2、创建有约束的student表

 六大约束:主键约束、外键约束、非空约束、唯一约束、默认约束、自动增加

1.2.1:主键约束

PRIMARY KEY(primary key):独一无二(唯一)和不能为空(非空),通俗的讲,就是在表中增加记录时,在该字段下的数据不能重复,不能为空,比如以上面创建的表为例子,在表中增加两条记录,如果id字段用了主键约束。则id不能一样,并且不能为空。一般每张表中度有一个字段为主键,唯一标识这条记录。以后需要找到该条记录也可以同这个主键来确认记录,因为主键是唯一的,并且非空,一张表中每个记录的主键度不一样,所以根据主键也就能找到对应的记录。而不是多条重复的记录。如果没有主键,那么表中就会存在很多重复的记录,那么即浪费存储空间,在查询时也消耗更多资源。

一般被主键约束了的字段度习惯性的称该字段为该表的主键

单字段主键约束

两种方式都可以

CREATE TABLE 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PRIMARY KEY,idINT(11),

nameVARCHAR(12),nameVARCHAR(12),

ageINT(11) ageINT(11),

); PRIMARY KEY(id) );

多字段主键约束(复合主键)

这个id和name都市主键,说明在以后增加的插入的记录中,id和name不能同时一样,比如说可以是这样。一条记录为id=1,name=yyy、另一条记录为:id=1,name=zzz。 这样是可以的。并不是你们所理解的两个字段分别度不可以相同。

CREATE TABLE 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PRIMARY KEY,idINT(11),

nameVARCHAR(12) PRIMARY KEY, nameVARCHAR(12),

ageINT(11) ageINT(11),

);PRIMARY KEY(id,name) );

1.2.2:外键约束

什么是外键举个例子就清楚了,有两张表,一张表是emp(员工)表,另一张表是dept(部门)表,一个员工属于一个部门,那么如何通过员工能让我们自己他在哪个部门呢?那就只能在员工表中增加一个字段,能代表员工所在的部门,那该字段就只能是存储dept中的主键了(因为主键是唯一的,才能确实是哪个部门,进而代表员工所在的部门,如果是部门名称,有些部门的名称可能是同名。就不能区分了。),像这样的字段,就符合外键的特点,就可以使用外键约束,使该字段只能够存储另一张表的主键。如果不被外键约束,那么该字段就无法保证存储进来的值就一定是另一张表的主键值。

外键约束的特点:

1、外键约束可以描述任意一个字段(包括主键),可以为空,并且一个表中可以有多个外键。但是外键字段中的值必须是另一张表中的主键。

2、这样被外键关联的两种表的关系可以称为父子表或者主从表。子表(从表)拥有外键字段的表,父表(主表)被外键字段所指向的表。

3、子表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必须和父表的主键字段的类型一样。

注意:一个表中有被外键修饰的字段,就称该表有外键(是“有外键”。而不是“是外键”),并会给该表中的外键约束取一个名称,所以我们常说的这个表有没有外键,指的不是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而是指这个表是否有存在外键约束。也就是说,不能说这个表的外键是xxx(该表中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是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这样,虽然影响不大,但是在很多时候需要理解一个东西时,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格式:CONSTRAINT外键名称FOREIGN KEY(被外键约束的字段名称)REFERENCES 主表名(主键字段)

英文解释:CONSTRAINT:约束REFERENCES:参考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CREATE TABLE tableB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deptId INT(11),

PRIMARY KEY(id),

CONSTRAINT tableA_tableB_1 FOREIGH KEY(deptId) REFERENCES tableA(id)

);

 解释:tableB中有一个名为tableA_tableB_1的外键关联了tableA和tableB两个表,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为tableB中的deptId,主键字段为tableA中的id 

1.2.3:非空约束

NOT NULL. 被该约束修饰了的字段,就不能为空,主键约束中就包括了这个约束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1.2.4:唯一约束

UNIQUE 被唯一约束修饰了的字段,表示该字段中的值唯一,不能有相同的值,通俗点讲,就好比插入两条记录,这两条记录中处于该字段的值不能是一样的。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UNIQUE,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也就是说在插入的记录中,每条记录的name值不能是一样的。

1.2.5:默认约束

Default 指定这一列的默认值为多少,比如,男性同学比较多,性别就可以设置为默认男,如果插入一行记录时,性别没有填,那么就默认加上男 

CREATE TABLE table

(

id INT(11)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deptId INT(11) DEFAULT 1111,

salary FLOAT

);

1.2.6:自动增加

AUTO_INCREMENT 一个表只能一个字段使用AUTO_INCREMENT,并且使用这个约束的字段只能是整数类型(任意的整数类型 TINYINT,SMALLIN,INT,BIGINT),默认值是1,也就是说从1开始增加的。一般就是给主键使用的,自动增加,使每个主键的值度不一样,并且不用我们自己管理,让主键自己自动生成

CREATE TABLE table ( id INT(11)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

2、查询表结构

2.1、查看表基本结构语句

格式1:DESCRIBE 表名/DESC 表名这两个的功能是一样的,简写了单词describe

DESCRIBE student;

2.2、查看创建表的语句 

 格式:SHOW CREATE TABLE 表名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

这样显示的格式很不好,看不清楚,所以有了下面这个语句

格式:SHOW CREATE TABLE 表名\G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G;

3、修改数据表

修改数据表包括:对表中字段的增加、删除、修改。 在这个里面用的关键字为 ALTER

3.1、修改表名

格式:ALTER TABLE旧表名 RENAME[TO]新表名;

将student表名改为student1(改完后在改回来)

ALTER TABLE student RENAME TO student1;

3.2、修改表中的字段名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CHANGE旧字段名新字段名新数据类型

将student表中的name字段名改为 username

ALTER TABLE student CHANGE name username VARCHAR(30);

3.3、修改表中的数据类型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MODIFY字段名数据类型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username VARCHAR(20);

解释:只能修改字段名的数据类型,但是其原理跟上面change做的事情一样,这里也有修改字段名的过程,只不过修改后的字段名和修改前的字段名相同,但是数据类型不一样。

3.4、修改字段的排列位置

 方式1:ALTER TABLE表名 MODIFY字段1数据类型 FIRST|AFTER字段2

 解释:将字段1的位置放到第一,或者放到指定字段2的后面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username VARCHAR(20) AFTER age;

方式2:ALTER TABLE表名 CHANGE字段1字段2数据类型 FIRST|AFTER字段3 

解释:其实是一样的,将是字段2覆盖字段1,然后在进行排序

ALTER TABLE student CHANGE username username VARCHAR(20) AFTER age;

总结

CHANGE和MODIFY的区别?

原理都市一样的,MODIFY只能修改数据类型,但是CHANGE能够修改数据类型和字段名,也就是说MODIFY是CHANGE的更具体化的一个操作。可能觉得用CHANGE只改变一个数据类型不太爽,就增加了一个能直接改数据类型的使用关键字MODIFY来操作。

3.5、添加字段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ADD新字段名数据类型[约束条件][FIRST|AFTER已存在的表名]

解释:在一个特定位置增加一个新的字段,如果不指定位置,默认是最后一个。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ex VARCHAR(11);

3.6、删除字段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DROP字段名;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sex;

3.7、删除表的外键约束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DROP FOREIGN KEY外键约束名

注意:外键约束名 指的不是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切记,而是我们在创建外键约束关系时取的名字。

3.8、更改表的存储引擎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ENGINE=更改后的存储引擎名

这个存储引擎目前我自己也不太清楚,虽然知道有哪几种引擎,但是稍微深入一点就不清楚了,所以打算留到日后在说。

4、删除表

4.1、删除无关联表

格式:DROP TABLE表名;

ALTER TABLE student;

4.2、删除被其他表关联的主表

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有外键关联关系的两张表中,如果删除主表,那么是删不掉的,并且会报错。因为有张表依赖于他。那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总共有两种方法

1、先删除你子表,然后在删除父表,这样就达到了删除父表的目的,但是子表也要被删除

2、先解除外键关系,然后在删除父表,这样也能达到目的,并且保留了子表,只删除我们不需要的父表。在3.7中就讲解了如何删除外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