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含python中显示mysql的词条

本文目录一览:

用python操作MySQL,在python界面中显示的数据时被修改过的,但是从MySQL中进入查看表,数据没有被改变

MySQL 的 Binlog 记录着 MySQL 数据库的所有变更信息,了解 Binlog 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解析Binlog,甚至对 Binlog 进行一些修改,或者说是“篡改”,例如实现类似于 Oracle 的 flashback 的功能,恢复误删除的记录,把 update 的记录再还原回去等。本文将带您探讨一下这些神奇功能的实现,您会发现比您想象地要简单得多。本文指的 Binlog 是 ROW 模式的 Binlog,这也是 MySQL 8 里的默认模式,STATEMENT 模式因为使用中有很多限制,现在用得越来越少了。

Binlog 由事件(event)组成,请注意是事件(event)不是事务(transaction),一个事务可以包含多个事件。事件描述对数据库的修改内容。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 Binlog 的结构,我们可以试着修改 Binlog 里的数据。例如前面举例的 Binlog 删除了一条记录,我们可以试着把这条记录恢复,Binlog 里面有个删除行(DELETE_ROWS_EVENT)的事件,就是这个事件删除了记录,这个事件和写行(WRITE_ROWS_EVENT)的事件的数据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删除行事件的类型是 32,写行事件的类型是 30,我们把对应的 Binlog 位置的 32 改成 30 即可把已经删除的记录再插入回去。从前面的 “show binlog events” 里面可看到这个 DELETE_ROWS_EVENT 是从位置 378 开始的,这里的位置就是 Binlog 文件的实际位置(以字节为单位)。从事件(event)的结构里面可以看到 type_code 是在 event 的第 5 个字节,我们写个 Python 小程序把把第383(378+5=383)字节改成 30 即可。当然您也可以用二进制编辑工具来改。

找出 Binlog 中的大事务

由于 ROW 模式的 Binlog 是每一个变更都记录一条日志,因此一个简单的 SQL,在 Binlog 里可能会产生一个巨无霸的事务,例如一个不带 where 的 update 或 delete 语句,修改了全表里面的所有记录,每条记录都在 Binlog 里面记录一次,结果是一个巨大的事务记录。这样的大事务经常是产生麻烦的根源。我的一个客户有一次向我抱怨,一个 Binlog 前滚,滚了两天也没有动静,我把那个 Binlog 解析了一下,发现里面有个事务产生了 1.4G 的记录,修改了 66 万条记录!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找出 Binlog 中大事务的 Python 小程序,我们知道用 mysqlbinlog 解析的 Binlog,每个事务都是以 BEGIN 开头,以 COMMIT 结束。我们找出 BENGIN 前面的 “# at” 的位置,检查 COMMIT 后面的 “# at” 位置,这两个位置相减即可计算出这个事务的大小,下面是这个 Python 程序的例子。

切割 Binlog 中的大事务

对于大的事务,MySQL 会把它分解成多个事件(注意一个是事务 TRANSACTION,另一个是事件 EVENT),事件的大小由参数 binlog-row-event-max-size 决定,这个参数默认是 8K。因此我们可以把若干个事件切割成一个单独的略小的事务

ROW 模式下,即使我们只更新了一条记录的其中某个字段,也会记录每个字段变更前后的值,这个行为是 binlog_row_image 参数控制的,这个参数有 3 个值,默认为 FULL,也就是记录列的所有修改,即使字段没有发生变更也会记录。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类似 Oracle 的 flashback 的功能,我个人估计 MySQL 未来的版本从可能会基于 Binlog 推出这样的功能。

了解了 Binlog 的结构,再加上 Python 这把瑞士军刀,我们还可以实现很多功能,例如我们可以统计哪个表被修改地最多?我们还可以把 Binlog 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再重组,可以灵活地进行 MySQL 数据库的修改和迁移等工作。

如何使用python连接mysql数据库

在 Python 语言环境下我们这样连接数据库。

In [1]: from mysql import connector

In [2]: cnx = connector.connect(host="172.16.192.100",port=3306,user="appuser",password="xxxxxx")

但是连接数据库的背后发生了什么呢?

答案

当我们通过驱动程序(mysql-connector-python,pymysql)连接 MySQL 服务端的时候,就是把连接参数传递给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再根据参数会发起到 MySQL 服务端的 TCP 连接。当 TCP 连接建立之后驱动程序与服务端之间会按特定的格式和次序交换数据包,数据包的格式和发送次序由 MySQL 协议 规定。MySQL 协议:整个连接的过程中 MySQL 服务端与驱动程序之间,按如下的次序发送了这些包。

MySQL 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一个握手包,包里记录了 MySQL-Server 的版本,默认的授权插件,密码盐值(auth-data)。

2. MySQL 客户端发出 ssl 连接请求包(如果有必要的话)。

3. MySQL 客户端发出握手包的响应包,这个包时记录了用户名,密码加密后的串,客户端属性,等等其它信息。

4. MySQL 服务端发出响应包,这个包里记录了登录是否成功,如果没有成功也会给出错误信息。

python从mysql数据库提取出来的数据怎么在html里显示

方法一:使用Flask等框架

将查询结果赋值给users

使用params=Locals()传递给HTML页面,

在页面中,使用循环,接收数据:

{% for u in params.users %}

li

div class="gold-list-row-1"{{u.id}}/div

div class="gold-list-row-2"{{u.name}}/div

div class="gold-list-row-3"{{u.sfzh}}/div

div class="gold-list-row-4"{{u.age}}/div

div class="gold-list-row-5"{{u.gender}}/div

/li

{% endfor %}

=========================

方法二:直接使用pymysql 执行SQL语句

将查询结果赋值给users,由于结果里users包含的是元组,前台调用时使用

{{u[0]}}

{{u[1]}}

{{u[2]}}

...

怎么把python查询到mysql数据库里的数据列表显示到网页上

MySQL 的 Binlog 记录着 MySQL 数据库的所有变更信息,了解 Binlog 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解析Binlog,甚至对 Binlog 进行一些修改,或者说是“篡改”,例如实现类似于 Oracle 的 flashback 的功能,恢复误删除的记录,把 update 的记录再还原回去等。本文将带您探讨一下这些神奇功能的实现,您会发现比您想象地要简单得多。本文指的 Binlog 是 ROW 模式的 Binlog,这也是 MySQL 8 里的默认模式,STATEMENT 模式因为使用中有很多限制,现在用得越来越少了。

Binlog 由事件(event)组成,请注意是事件(event)不是事务(transaction),一个事务可以包含多个事件。事件描述对数据库的修改内容。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 Binlog 的结构,我们可以试着修改 Binlog 里的数据。例如前面举例的 Binlog 删除了一条记录,我们可以试着把这条记录恢复,Binlog 里面有个删除行(DELETE_ROWS_EVENT)的事件,就是这个事件删除了记录,这个事件和写行(WRITE_ROWS_EVENT)的事件的数据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删除行事件的类型是 32,写行事件的类型是 30,我们把对应的 Binlog 位置的 32 改成 30 即可把已经删除的记录再插入回去。从前面的 “show binlog events” 里面可看到这个 DELETE_ROWS_EVENT 是从位置 378 开始的,这里的位置就是 Binlog 文件的实际位置(以字节为单位)。从事件(event)的结构里面可以看到 type_code 是在 event 的第 5 个字节,我们写个 Python 小程序把把第383(378+5=383)字节改成 30 即可。当然您也可以用二进制编辑工具来改。

找出 Binlog 中的大事务

由于 ROW 模式的 Binlog 是每一个变更都记录一条日志,因此一个简单的 SQL,在 Binlog 里可能会产生一个巨无霸的事务,例如一个不带 where 的 update 或 delete 语句,修改了全表里面的所有记录,每条记录都在 Binlog 里面记录一次,结果是一个巨大的事务记录。这样的大事务经常是产生麻烦的根源。我的一个客户有一次向我抱怨,一个 Binlog 前滚,滚了两天也没有动静,我把那个 Binlog 解析了一下,发现里面有个事务产生了 1.4G 的记录,修改了 66 万条记录!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找出 Binlog 中大事务的 Python 小程序,我们知道用 mysqlbinlog 解析的 Binlog,每个事务都是以 BEGIN 开头,以 COMMIT 结束。我们找出 BENGIN 前面的 “# at” 的位置,检查 COMMIT 后面的 “# at” 位置,这两个位置相减即可计算出这个事务的大小,下面是这个 Python 程序的例子。

切割 Binlog 中的大事务

对于大的事务,MySQL 会把它分解成多个事件(注意一个是事务 TRANSACTION,另一个是事件 EVENT),事件的大小由参数 binlog-row-event-max-size 决定,这个参数默认是 8K。因此我们可以把若干个事件切割成一个单独的略小的事务

ROW 模式下,即使我们只更新了一条记录的其中某个字段,也会记录每个字段变更前后的值,这个行为是 binlog_row_image 参数控制的,这个参数有 3 个值,默认为 FULL,也就是记录列的所有修改,即使字段没有发生变更也会记录。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类似 Oracle 的 flashback 的功能,我个人估计 MySQL 未来的版本从可能会基于 Binlog 推出这样的功能。

了解了 Binlog 的结构,再加上 Python 这把瑞士军刀,我们还可以实现很多功能,例如我们可以统计哪个表被修改地最多?我们还可以把 Binlog 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再重组,可以灵活地进行 MySQL 数据库的修改和迁移等工作。

掌握Python 操作 MySQL 数据库

本文Python 操作 MySQL 数据库需要是使用到 PyMySQL 驱动

Python 操作 MySQL 前提是要安装好 MySQL 数据库并能正常连接使用,安装步骤详见下文。

注意: 安装过程我们需要通过开启管理员权限来安装,否则会由于权限不足导致无法安装。

首先需要先下载 MySQL 安装包, 官网下载地址 下载对应版本即可,或直接在网上拉取并安装:

权限设置:

初始化 MySQL:

启动 MySQL:

查看 MySQL 运行状态:

Mysql安装成功后,默认的root用户密码为空,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创建root用户的密码:

登陆:

创建数据库:

查看数据库:

PyMySQL 模块使用 pip命令进行安装:

假如系统不支持 pip 命令,可以使用以下方式安装:

pymysql .connect 函数:连接上数据库

输出结果显示如下:表面数据库连接成功

使用 pymysql 的 connect() 方法连接数据库,connect 参数解释如下:

conn.cursor():获取游标

如果要操作数据库,光连接数据是不够的,咱们必须拿到操作数据库的游标,才能进行后续的操作,游标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接收数据库操作后的返回结果,比如读取数据、添加数据。通过获取到的数据库连接实例 conn 下的 cursor() 方法来创建游标,实例如下:

输出结果为:

cursor 返回一个游标实例对象,其中包含了很多操作数据的方法,如执行sql语句,sql 执行命令: execute() 和 executemany()

execute(query,args=None):

executemany(query,args=None):

其他游标对象如下表:

完整数据库连接操作实例如下:

以上结果输出为:

创建表代码如下:

如下所示数据库表创建成功:

插入数据实现代码:

插入数据结果:

Python查询Mysql使用 fetchone() 方法获取单条数据, 使用fetchall() 方法获取多条数据。

查询数据代码如下:

输出结果:

DB API中定义了一些数据库操作的错误及异常,下表列出了这些错误和异常:

本文给大家介绍 Python 如何连接 Mysql 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文章通过简洁的代码方式进行示例演示,给使用 Python 操作 Mysql 的工程师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