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RP包的概述
ARP全称为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即地址解析协议。它是一种将网络层地址(如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如MAC地址)的协议。该协议借助 ARP包来实现网络通信中的数据帧发送与接收。
在进行网络通信时,IP地址只能定位到某一台网络主机,而MAC地址则可直接和网络上的网卡进行通信,因此由ARP协议将IP地址与MAC地址进行映射,从而实现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
ARP包是构建ARP协议的基础,它通过组装不同的字段信息,描述了网络通信中的目标IP地址、源IP地址、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等内容。
二、ARP包的构成
ARP包由以下字段组成:
- 硬件类型:表示主机所使用的物理网卡类型,常见的网络卡类型有以太网、FDDI等。
- 协议类型:表示协议类型,如IP协议。
- 硬件地址长度:表示协议所用地址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 协议地址长度:表示协议地址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 操作类型:表示当前操作是请求还是应答。
- 发送方硬件地址:发送方的物理地址,对于以太网就是MAC地址。
- 发送方协议地址:发送方的IP地址。
- 接收方硬件地址:接收方的物理地址,对于以太网就是MAC地址。
- 接收方协议地址:接收方的IP地址。
三、ARP包的发送和处理
ARP包的发送和处理流程如下:
- 发送:在进行ARP请求时,需要填写目标IP地址、发送方IP地址、发送方MAC地址等字段,并将数据帧发送到本地子网上。
- 接收:网络上的其他主机收到ARP请求后,会返回一个ARP应答包,其中包括接收方IP地址和硬件地址等信息。请求主机收到应答后,将根据应答包中的地址信息将数据帧发送到目标主机。
- 处理:ARP包的处理流程包括获取ARP包、分析ARP包、解析MAC地址、更新ARP表等操作。
四、ARP包的应用场景
ARP包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 网络中的主机数据通信。
- 主机和网络设备的通信,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 网络管理,如对网络MAC地址进行管理,设定黑名单等。
五、ARP包的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ethernet.h> #include <net/if_arp.h> #include <sys/socket.h> int main() { unsigned char arp[42] = {0,}; // 硬件类型 arp[0] = 0x00; arp[1] = 0x01; // 协议类型 arp[2] = 0x08; arp[3] = 0x00; // 硬件地址长度和协议地址长度 arp[4] = 0x06; arp[5] = 0x04; // 操作类型 arp[6] = 0x00; arp[7] = 0x01; // 发送方MAC地址和IP地址 arp[8] = 0x52; arp[9] = 0x54; arp[10] = 0x00; arp[11] = 0x12; arp[12] = 0x34; arp[13] = 0x56; arp[14] = 192; arp[15] = 168; arp[16] = 31; arp[17] = 123; // 目标MAC地址和IP地址 arp[18] = 0x00; arp[19] = 0x00; arp[20] = 0x00; arp[21] = 0x00; arp[22] = 0x00; arp[23] = 0x00; arp[24] = 192; arp[25] = 168; arp[26] = 31; arp[27] = 1; // 发送ARP请求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int sock = socket(AF_PACKET, SOCK_DGRAM, htons(ETH_P_RARP)); if (sock < 0) { printf("create socket error!"); return -1; } addr.sin_family = AF_PACKET; addr.sin_port = htons(ETH_P_ARP); 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92.168.31.123"); memset(addr.sin_zero, 0, sizeof(addr.sin_zero)); sendto(sock, arp, sizeof(arp), 0, (struct sockaddr *) &addr, sizeof(add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