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序列化定义
反序列化是将序列化后的数据结构还原回原始数据结构的过程,通俗的说,就是将一些被序列化对象重新实例化的过程。反序列化是序列化的逆过程。
序列化是将数据结构转换为一串字节流便于存储和传输,而反序列化则是将字节流转换成数据结构。
在网络编程中,序列化可以将对象转换成二进制流,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其他机器,反序列化则是接收到这些二进制流数据后,将其转换成对象实例并使用。
二、反序列化漏洞
反序列化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将字节流转换成对象,然后根据对象中的结构和数据,创建新的对象实例。
但是,如果在反序列化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验证和限制,攻击者可以在字节流中注入恶意代码,导致反序列化后的对象实例具有攻击者所期望的行为,这就是反序列化漏洞。
通过反序列化漏洞,攻击者可以实现远程代码执行、SQL注入、任意文件读取等攻击。
三、反序列化漏洞的示例
// 没有限制反序列化的类型,导致了 RCE(远程代码执行)漏洞,攻击者在恶意序列化对象时
// 在字符串中植入了反弹 shell 命令。该反弹 shell 命令将被反序列化为 ProcessBuilder 对象,
// 并从该物体中启动进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byte[] serialized = // 恶意序列化字符串
ObjectInputStream in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ByteArrayInputStream(serialized));
Object o = in.readObject();
}
// 没有进行任何校验,导致攻击者可以通过字节流注入任意对象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byte[] serialized = // 恶意序列化字符串
ObjectInputStream in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ByteArrayInputStream(serialized));
Object o = in.readObject();
}
四、反序列化漏洞的修复
为了防止反序列化漏洞,开发人员应该遵循以下安全规范:
1、限制反序列化的类型,校验反序列化的对象的类是否在一个安全列表之内。
2、检查所有从网络接收到的数据,确保它是从预期的源发送的,和预期的格式和长度。
3、在反序列化之前先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常用的方式是在序列化前计算数据的哈希值,然后在反序列化时校验哈希值。
4、避免直接从不可信任的源反序列化数据,例如在反序列化时使用一个临时的类加载器,以限制反序列化的类的范围。
五、结语
反序列化漏洞是 Java 开发中比较严重的漏洞,攻击者利用这些漏洞可以实现远程代码执行、SQL注入、任意文件读取等攻击。因此,开发人员需要在编写代码时认真对待反序列化漏洞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修复相关安全漏洞,以保护系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