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平面设计调性动机,平面设计调性动机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平面设计中怎样才算高档?怎样才能做到清新简洁而又高档?越详细越好~

不清楚你个人情况,如果能进一步了解,回答你的问题就更加贴切一些。

设计是属于美术范畴,绝不是路边喷绘野鸡店之辈(不是贬损的意思)休养的高低,理论和实践的经历,口才的诡辩,不秀逗顽固的思想。广博的知识,还有无限的好奇心理相伴。

高档的作品也会过时,但却不失水准,若干年后看起来还是啧啧称奇,留意三分。道理就是其中不是堆砌,不是拼贴,更不是抄袭。学习的过程有长有短,走捷径的人大有人在,看你是什么动机,什么心态,什么嘴脸在这个圈子里混了。

高档,清新,简介,还好的几个词汇,但要做的掷地有声,有模有样还是很繁琐,总之,需要科学的精神,和感性的眼光。

一个人的眼光很重要,理解程度也因人而异。你要知道你是哪群人的一份子!

是苟且的,是坦然的,是激情的,是老谋的,还是胆怯的。这些当然和设计水平有关,且始终伴随着你成长。

清新的事物很多,受到影响的因素也很多,红色就难以和海蓝,淡绿去比清新,淡淡的粉色系也是很强烈的清新感觉,相信你看过很多韩国电视剧和电影,大多是爱情片和生活类题材。那些感觉唯美的色彩建议你多留心一下。

色相的选择,色调的差异,和强弱的表达,是靠调性来决策,不是天马行空的涂鸦一通。建议你找色彩理论的书籍或者网站看看。

再来谈谈版式,构图的样子决定气氛,决定思维,甚至决定着你所谓提出的“高档”不高档。这些因素左右着设计师的思维,有人做了好久也不得要领,于是就浑浑噩噩的挣着生活费,这就是苟且那类人,在这里就不过多提及了。

一个空间是三维的,立体的,绝不是一马平川!

丰富的前后关系依靠多种手法来实现,虚实,粗细,大小,色彩,高低,这些知识,建议你去看三大构成的书籍学习一下,如果你的手工能力很强大,建议你去做一些模型实践一下,至于你有没有空间感,这就是缘分了。

具体的还可以写很多字,但我现在写的很晚还有工作要做,故暂时到此为止吧。希望你能理解其中一二点。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做平面设计主要要注意哪些呢?

平面设计当然要注意调性了。。。。做什么像什么,你做个儿童车就要做的像,同事你做个IT的产品也是要像,像的概念很大,但是绝对不是你觉得像就可以,你要去体会你设计的受众,比如婴儿产品,婴儿没有决定购买权,所以你的受众是他们的家长,而家长的岁数大多也是有个区间的,比如23-34之间。这些中青年的审美是什么,掌握好后,调性就出来了。

其他的嘛,无非就是随便一个设计师都应该掌握的知识了,尺寸的把握,不同尺寸出版物上字体大小的把握,颜色的运用,构图的方式,版式设计,基础印前知识,等等。。。

平面设计需要哪些基本知识?

人的悟性和勤奋,固然重要,但科学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那作为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需要哪些知识呢,我以为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即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案、立体构成、印刷工艺与硬件设备、VI设计(有些把标志做为一个单独的课程)、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版式设计、书籍装帧、目前要的还涉及网络电子广告等等。它还涉及广告心里,消费心里,设计史,工艺美术史等方方面的知识!设计需要管理!

如果以上这些都具备了,还要有什么呢,我要说的就是要有管理,有些人以为设计就是要天马行空,就是要有创意,怎样做的好看就行,实际上我要说这些人还不是真正懂设计的人说的话,有句话说的好设计是协商,艺术是理想!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从纯粹意义上说,设计不是艺术,也不可以是艺术,即使用“商业”来限定它。但是将设计这种活动艺术化并没有什么错。正如吃饭并不是艺术,但可以艺术地吃饭——日本人将女人体当成盘子装菜,而周围围了一大堆老头子在那里品尝美味。不知道那些美女没有没洗过澡。不过,我们还是姑且称之为艺术。

一、了解商业的计划与目的,并从中寻找到能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很多时候,设计师要创造这样的因素。

二、了解商业计划针对的群体,掌握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修养、认知力及审美。此点是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设计是存在较强的目的性和导向性。反之艺术则不同,而艺术家完全不必考虑这些,尽管以自己的意识去描绘他眼中的自然,这完全是个人化的行为。是艺术家内心的宣泄,艺术家的作品是挂在墙上在那里等着别人来欣赏与认可。而设计作品是送到受众的手上“要求”得到欣赏与认可。

我们还可从动机上来区分艺术与设计的不同。艺术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不需要、也不可以去考虑他的艺术作品以后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其次的他的行为不存在委托人,完全是出于自己精神上的需要。与艺术不同的是,商业设计是有委托人的。设计师必须考虑到他的设计能够为商家带来一定的效益,也必须考虑他的作品是否能够被受众接受,设计师在设计活动中扮演着一个次要的角色,受众才是最重要的。他表现的不是自己的主观意念,而是商业目的与受众的普遍性审美取向。所以曾经有一位广告公司的老总就说在他们公司评判设计的好坏不是构图合不合理,美不美,而是是否有助于销售。我以为虽然极端了一点,可见商业对于设计的重要性,达不到这个目的,在好的设计也是失败的。什么是设计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然而还有许多设计师在真正的设计工作中忽略了这一点。我曾经有一个同事,他每每拿到一个项目单,只管依照所谓的经验、习惯或所谓的技巧,把一些莫棱两可、可有可无的视觉元素加以堆砌,效果上也许可谓是做足了工夫,却无法说服自己或客户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项目应该这么做。甚至自己都说不出来是什么原因,更为好笑的事,有一次我们讨论他做的VI,老板说这个地方怎么怎么的不好,他居然这样的给老板回答说,我用的模版是这样的(我是反对VI套模版的,而且本身也无法套模版,后面有专文论述),当时我们一听晕倒。可见其盲目性。显然他做的东西是不符合客户的要求的,后来也花也不少工夫修改,颇费周折。也常常听到有些做设计的同行说什么客户笨,不识货,固然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可我们是否想到自己的问题。我们有些设计由于时间紧要么就是全盘抄袭别人,要么就是套模版,你要想想,这是一个专业的,成熟的,负责任的设计所为吗?那么设计有了目的性和导向性,那我们怎样有目的进行工作呢?设计的可量化原则(以宣传品为例)

我这里所说的设计可量化原则,并不是工作时间和数量来量化设计,我说的调研和研究设计,即设计前的市场调研工作!

一、认真分析项目,吃透

何以为之深入全面的了解项目,就是我们接到工作单之后,就要了解项目的客户目的,工作时间以及受众对象,和项目公司以前的同类设计的反应情况,满意情况,还有客户本身的偏好,都是我们研究对象!

二、竞品分析,控制调性,预想效果

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对客户的竞争对手以及同行进行分析,即这个阶段我们要对市场进行调研:我们客户(如一个产品宣传册为例)的主要竞争对手的画册有哪些,同行业的前十名的画册有哪些,设计上用了哪些策略,有哪些观点,哪些表现手法,材质用的有哪些纸张,是什么开度,哪些工艺,客户的反应,市场的宣传效果。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们一一进行量化分析并整理出来,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怠。这样我们对这个项目就有了一个标准,我们就知道要给客户什么样的东西了,我们就明白我们的设计要控制到什么样的调性,会达什么样的宣传目的,传达一种怎样的形象。这是完成很重要的一步即确定了项目本身要走的方向,当然是还要一点要注意的是,最终提交方案时,我们还要平衡客户个人的偏好,确定最准确、适合的方案,这样才能确保一个好的方案成功的实施!好的商业设计的标准:

我的观点很简单:好看,新奇,有深度,助销售。

好看: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好看就是必须符合普遍的审美标准。

新奇:有新意很奇巧,是大家以前没有见过的。

有深度:能经得起推巧,合理。有深藏的东西。

平面设计理论

A、平面不平

二十多年来,我自己有过很多幸运的事。比如在我吃这碗饭之初,偶然在旧书摊上买过一堆“TIME”杂志,这是永远令我感到兴奋的回忆。因为那时我正被眼花缭乱的设计弄得五迷三倒,无师可从,这堆旧杂志让我开了眼,见识了正点。 认真阅读TIME杂志,一切有关平面设计的技巧都囊括其中,而且毫不张扬,温文而雅,为抄袭者提供了大量改头换面的空间。我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很多来自这堆旧杂志。

“平面不平”是我对平面设计中画面效果的一种理解,很多人把它叫做版式、构图、结构、形式感…都可以,我喜欢把话说得简单。拜读了很多好的设计后,我感到设计师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追求着“不平”的效果。即利用各种平面元素,在平面材质上(比如纸张等),努力拉伸视觉空间。这一理论,画家塞尚早我们一百年就开始尝试了,并已作到了极致。令我很感叹的是一百年前最不商业的令人类恐慌的艺术变革,一百年后却变成了最最商业的平面艺术,多有意思。

这一空间概念涵概了自然空间感受与矛盾空间感受。随设计师的爱好、版面要求、视觉冲击需求、自由选择。现在已经没有很多人大惊小怪了,但无论展现自然空间感受,还是矛盾空间感受,设计师所使用的技巧(或称元素)是有规律的。把它们归纳在一起也有一大堆。比如:打洞;夸张暗影效果;使用极具真实性与质感的图象;实物元素与绘画元素的对比使用;利用色彩之间的反差效果;利用线与色条的叠压效果;利用文字与图形、文字与文字的叠压效果;文字之间大小比例关系的对比等等。因为篇幅所限,不作细解,今后可将范例作品与理论文字对照比较,一目了然。

B、色彩中的音乐

色彩是平面作品中的灵魂。想运用好它一定要了解一些纸张与油墨的知识。不同纸张与不同油墨的组合,会产生出绝对不同的效果。但我们与画家的区别是:平面设计师手中的颜料只有四管儿,但它可以依靠网点的疏密特性,调和出所有我们可感知的颜色。这真是一项神奇的发明,作为印刷技术的原创民族我们感谢德国人。 利用网点与纸(白色)的配合,我们才能让油墨显得更均匀、鲜艳和干净。但这只是技术上的事,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对色彩的运用还要更多的依靠灵性。

我常希望身边的设计师朋友们能学习一些音乐,这并不是故弄玄虚,用音乐的理论解析色彩真是简单直白,这是我的发现。

a. 首先懂得音乐的人都知道在乐器上找不到一个固定的音,音符“叨”随调式改变着位置,不同的调式传达出不同的感情,适合着不同的乐器与人声。这与我们运用色彩的道理是一样的,整幅画面的基调与情绪是通过画面色彩的冷暖传达出的。但从小我们头脑中的色彩冷暖关系就是固定的。红色偏暖,蓝色偏冷。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如同音符一样,颜色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转换着调性(冷暖关系)。懂得这一道理,蓝色也可以被我们渲染成暖洋洋的样子。 因为屏幕的关系,平面设计师已经不习惯给颜色以文学式的命名,比如洋红、群青、湖蓝,取而代之的是更简单,更直接的4个数字。这很好,符合商业时代或叫数码时代的要求,是个机械式的要求。对色彩调性化理解是对平面设计师灵性的训练。

b. 其次和弦与旋律概念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玩乐器的朋友都懂得另一个道理,无所谓哪一个音好听与难听,音符一定要放到一起去,才能叫音乐,否则“叨”“叨”“叨”一直按下去一定是噪音,“叨”“咪”“嗖”放在一起就变成了和弦“C”。这好比颜色中红蓝白的搭配一样,永远和谐。和弦可以继续往里添加新的音符,比如加个“来”这个和弦马上变了情绪,变成了一个7和弦。如果把“咪”换成降“咪”就更是大相径庭地跑到蓝调里去了,就好像在红蓝白的组合中,配上紫色或桔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和弦一直可以添加音符进去,成为9和弦,13和弦……在色彩上就好比我们常说的高级灰。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会更直接地理解颜色是应该分组使用的。这些组合的基础应该向和弦C、D、E、F…一样,有一个最原始的搭配,设计师想不断变化,就在这些组合里求变吧。你一定要把没关系的颜色放在一起,就象”发“和”希’谁也不挨着谁,两者之间没关系,你的画面一定平淡;如果你一定要把敌对的颜色放在一起,准会难看。运用和弦的道理去理解色彩,你会立刻跳出色彩贫乏的误区,发现眼前可用的颜色太多也太美了。合理搭配的色彩组合把画面的视觉空间不断拉伸,让画面不仅绚丽而且厚实,这就是色彩和弦的作用。

但仅仅有了和弦就能成为音乐吗?不对,音乐还需要旋律,没有旋律的音乐不好听。那么,平面作品的旋律是什么呢,它是我们眼睛观看一幅作品的过程。一幅招贴也罢,一本宣传册也罢,都存在着一个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最需要人们看到什么,记住什么,回味什么的问题。这些就构成了平面作品的旋律,让观众的眼睛什么时候紧张,什么时候休息,最后停留在哪个地方,这是设计师最需要动脑子考虑的问题。

c. 节奏 根据我的建议,长时间以来,我的设计助手们一直在总结、记录各种各样的色彩组合。

从名家的作品中,从各民族的图案里,从自然景物中,然后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使用这些颜色。比如我们为“好伦哥”比萨饼店做的小折页里所使用那一组颜色,就是从蔬菜和水果里找到的。因为我们需要一套让人看了就饿的颜色。但问题很快就来了,许多我们在名家的好设计里总结出的颜色组合,再经过我们使用后就变了样,没了神儿,这是为什么呢?真让我们苦恼了一阵子。

起先我们还以为是在颜色记录时出了问题,查对的颜色不够准确,再后来的很多次实验都不成功,但幸运的是疑惑了很久还是让我们找出了原因。原来色彩的使用与音乐中的节奏一样,需要比例,许多好看的色彩组合还需要合理的色彩比例控制,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个颜色的使用面积一定要大,某一颜色就要小,某些仅仅是为了透气,某些就是为了压沉,再往下我就没有信心继续寻找规律了,实在是变化无常。但可以肯定的是平面作品一定需要一种节奏的控制,控制节奏的元素有很多,它们中常用的就是颜色、图片与文字排列。 就象文章的刚一开头说的那样,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没有定律的答案,正是因为没有规律,平面设计才显得有趣味,并且充满挑战 、刺激。许许多多的机会就是在无序中诞生的。

平面设计到底是做什么样的工作呢——平面设计的基础理论

形式大致包括海报设计、书籍杂志的状帧设计、商标设计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页的设计也被属于平面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印刷技术的进步,平面设计在视觉感观领域的表现也越来越丰富,这对今天的平面设计都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也为平面设计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窨。从技术上讲,平面设计者不仅要掌握传统的设计工具,如画笔,绘图笔和相应的度量工具等,更 要掌握电脑和绘图软件等现代化的设计工具及相关的印刷技术工艺知识,因为这种非常高效、高质量、便利的工具将被广泛地应用。虽然现代技术的发展使设计变得更加简单,容易,但设计者的创造性和个性仍是设计中最为关键的。 平面设计的基本功 昨天下午,北服-佛莱士国际学院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五位应届毕业生来工作室参观。他们中可能会有一或二位学生在今后的三个月里来工作室实习。这五位青年的导师詹姆士(James Blair Thompson)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学习到有关设计的实用知识。 从多年来破碎的经验中搜寻了一大圈,拣出了一些教训,的确要在基本功里解决。 首先每每在我聘请助手的时候,没有电脑障碍是我的第一个要求,这一定算是基本功。 我见过许多自认为是精通cdr教程的电脑的设计师 ,但一出手我就认定他们的技术来自口耳相传,随时给自己的工作埋设炸弹,这些设计师的自信无疑会将他们不懂电脑的老板送向破财之路。当然,我每天都要求我的设计助手们不依赖电脑,这并不自相矛盾。不依赖绝不是说可以不懂,毕竟在我们工作中,从设计到印刷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电脑的帮助。今天看这一问题就象画家不会用笔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次,对印刷知识的匮乏阻碍了许多平面设计师的发展。因为不了解,许多设计师认为自己的设计就是电脑屏幕上的样子,这很危险,因为技术的原因,它与实际的输出效果还有较大的差距。不熟悉印刷的特性与缺陷,许多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不断地给印刷找麻烦,设置障碍,这很愚蠢。平面设计师需要了解的印刷知识有许多,比如说各种品牌印刷机的性能、同一机型不同规格的性能、不同品牌油墨的性能、四色油墨与专色油墨的特性、不同品牌、规格、品种纸张的性能、特殊工艺、后期加工及装订等等,这些都是设计师在做设计时需要为客户考虑的问题。 那么,懂了电脑,懂了印刷流程,就可以称作平面设计师了么?可能还不行,毕竟以上说的与“设计”还没有直接的关联。就平面设计而言,还有许多特色性的规律,对于这些我的兴趣更大。 A、平面不平 二十多年来,我自己有过很多幸运的事。比如在我吃这碗饭之初,偶然在旧书摊上买过一堆“TIME”杂志,这是永远令我感到兴奋的回忆。因为那时我正被眼花缭乱的设计弄得五迷三倒,无师可从,这堆旧杂志让我开了眼,见识了正点。 认真阅读TIME杂志,一切有关平面设计的技巧都囊括其中,而且毫不张扬,温文而雅,为抄袭者提供了大量改头换面的空间。我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很多来自这堆旧杂志。 “平面不平”是我对平面设计中画面效果的一种理解,很多人把它叫做版式、构图、结构、形式感…都可以,我喜欢把话说得简单。拜读了很多好的设计后,我感到设计师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追求着“不平”的效果。即利用各种平面元素,在平面材质上(比如纸张等),努力拉伸视觉空间。这一理论,画家塞尚早我们一百年就开始尝试了,并已作到了极致。令我很感叹的是一百年前最不商业的令人类恐慌的艺术变革,一百年后却变成了最最商业的平面艺术,多有意思。 这一空间概念涵概了自然空间感受与矛盾空间感受。随设计师的爱好、版面要求、视觉冲击需求、自由选择。现在已经没有很多人大惊小怪了,但无论展现自然空间感受,还是矛盾空间感受,设计师所使用的技巧(或称元素)是有规律的。把它们归纳在一起也有一大堆。比如:打洞;夸张暗影效果;使用极具真实性与质感的图象;实物元素与绘画元素的对比使用;利用色彩之间的反差效果;利用线与色条的叠压效果;利用文字与图形、文字与文字的叠压效果;文字之间大小比例关系的对比等等。因为篇幅所限,不作细解,今后可将范例作品与理论文字对照比较,一目了然。 B、色彩中的音乐 色彩是平面作品中的灵魂。想运用好它一定要了解一些纸张与油墨的知识。不同纸张与不同油墨的组合,会产生出绝对不同的效果。但我们与画家的区别是:平面设计师手中的颜料只有四管儿,但它可以依*网点的疏密特性,调和出所有我们可感知的颜色。这真是一项神奇的发明,作为印刷技术的原创民族我们感谢德国人。 利用网点与纸(白色)的配合,我们才能让油墨显得更均匀、鲜艳和干净。但这只是技术上的事,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对色彩的运用还要更多的依*灵性。 我常希望身边的设计师朋友们能学习一些音乐,这并不是故弄玄虚,用音乐的理论解析色彩真是简单直白,这是我的发现。 a. 首先懂得音乐的人都知道在乐器上找不到一个固定的音,音符“叨”随调式改变着位置,不同的调式传达出不同的感情,适合着不同的乐器与人声。这与我们运用色彩的道理是一样的,整幅画面的基调与情绪是通过画面色彩的冷暖传达出的。但从小我们头脑中的色彩冷暖关系就是固定的。红色偏暖,蓝色偏冷。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如同音符一样,颜色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转换着调性(冷暖关系)。懂得这一道理,蓝色也可以被我们渲染成暖洋洋的样子。 因为屏幕的关系,平面设计师已经不习惯给颜色以文学式的命名,比如洋红、群青、湖蓝,取而代之的是更简单,更直接的4个数字。这很好,符合商业时代或叫数码时代的要求,是个机械式的要求。对色彩调性化理解是对平面设计师灵性的训练。 b. 其次和弦与旋律概念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玩乐器的朋友都懂得另一个道理,无所谓哪一个音好听与难听,音符一定要放到一起去,才能叫音乐,否则“叨”“叨”“叨”一直按下去一定是噪音,“叨” “咪”“嗖”放在一起就变成了和弦“C”。这好比颜色中红蓝白的搭配一样,永远和谐。和弦可以继续往里添加新的音符,比如加个“来”这个和弦马上变了情绪,变成了一个7和弦。如果把“咪”换成降“咪”就更是大相径庭地跑到蓝调里去了,就好像在红蓝白的组合中,配上紫色或桔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和弦一直可以添加音符进去,成为9和弦,13和弦……在色彩上就好比我们常说的高级灰。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会更直接地理解颜色是应该分组使用的。这些组合的基础应该向和弦C、D、E、F…一样,有一个最原始的搭配,设计师想不断变化,就在这些组合里求变吧。你一定要把没关系的颜色放在一起,就象”发“和”希’谁也不挨着谁,两者之间没关系,你的画面一定平淡;如果你一定要把敌对的颜色放在一起,准会难看。运用和弦的道理去理解色彩,你会立刻跳出色彩贫乏的误区,发现眼前可用的颜色太多也太美了。合理搭配的色彩组合把画面的视觉空间不断拉伸,让画面不仅绚丽而且厚实,这就是色彩和弦的作用。 但仅仅有了和弦就能成为音乐吗?不对,音乐还需要旋律,没有旋律的音乐不好听。那么,平面作品的旋律是什么呢,它是我们眼睛观看一幅作品的过程。一幅招贴也罢,一本宣传册也罢,都存在着一个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最需要人们看到什么,记住什么,回味什么的问题。这些就构成了平面作品的旋律,让观众的眼睛什么时候紧张,什么时候休息,最后停留在哪个地方,这是设计师最需要动脑子考虑的问题。 c. 节奏根据我的建议,长时间以来,我的设计助手们一直在总结、记录各种各样的色彩组合。从名家的作品中,从各民族的图案里,从自然景物中,然后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使用这些颜色。比如我们为“好伦哥”比萨饼店做的小折页里所使用那一组颜色,就是从蔬菜和水果里找到的。因为我们需要一套让人看了就饿的颜色。但问题很快就来了,许多我们在名家的好设计里总结出的颜色组合,再经过我们使用后就变了样,没了神儿,这是为什么呢?真让我们苦恼了一阵子。 起先我们还以为是在颜色记录时出了问题,查对的颜色不够准确,再后来的很多次实验都不成功,但幸运的是疑惑了很久还是让我们找出了原因。原来色彩的使用与音乐中的节奏一样,需要比例,许多好看的色彩组合还需要合理的色彩比例控制,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个颜色的使用面积一定要大,某一颜色就要小,某些仅仅是为了透气,某些就是为了压沉,再往下我就没有信心继续寻找规律了,实在是变化无常。但可以肯定的是平面作品一定需要一种节奏的控制,控制节奏的元素有很多,它们中常用的就是颜色、图片与文字排列。 就象文章的刚一开头说的那样,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没有定律的答案,正是因为没有规律,平面设计才显得有趣味,并且充满挑战 、刺激。许许多多的机会就是在无序中诞生的。

怎样才能培养出对平面设计的兴趣?

平面设计是视觉艺术设计,不仅能提高个人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审美,还能靠这个为自己赚得丰厚的回报。建议反思自己最初学平面的动机,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来激励自己,没有目标,何来兴趣,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