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list?
在python中,list是一种序列类型的数据结构,允许存储任意数量且可变类型的元素,元素可以是数字、字符串、布尔值、函数等各种类型。list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数据类型,在开发中使用十分广泛。
二、list包含判断的实现方式
Python中判断一个list里是否包含某个元素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使用"in"关键字
lst = ['apple', 'banana', 'orange']
if 'apple' in lst:
print('yes')
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用"in"关键字判断目标元素是否在list中就可以了。
2. 使用count()函数
lst = ['apple', 'banana', 'orange']
if lst.count('apple') > 0:
print('yes')
使用count()函数,如果目标元素在list中出现过,count()函数会返回这个元素在list中出现的次数。因此,只需要判断count()函数返回的值是否大于0就可以确定目标元素是否在list中了。
3. 使用inverted index
lst = ['apple', 'banana', 'orange']
d = {}
for i, val in enumerate(lst):
d[val] = i
if 'apple' in d.keys():
print('yes')
这种方法类似于建立倒排索引的方法,将list中的元素作为字典的键,将元素在list中的位置作为字典的值存储起来。这样,只需要查询字典中是否存在目标键就可以确定目标元素是否在list中了。
4. 使用set()
lst = ['apple', 'banana', 'orange']
set_lst = set(lst)
if 'apple' in set_lst:
print('yes')
使用set()函数将list转换为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因此只需要判断目标元素是否在集合中就可以判断目标元素是否在list中了。
三、三种方法的对比
三种方法各有优劣,方法一和方法四最为简单直接,但是当list的大小较大时,遍历list会变得比较耗时,在效率上会比较低。方法二维护了目标元素在list中出现的次数,因此适用于需要知道目标元素在list中出现次数的场景。方法三和方法四可以将判断目标元素是否在list中的效率提升到O(1)的级别,适用于list大小较大的场景。
四、使用方法建议
在开发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如果只需要简单判断list中是否包含目标元素,可以使用方法一或方法四;如果需要知道目标元素在list中出现的次数,可以使用方法二;如果list大小较大,且需要进行多次包含判断,可以使用方法三。
五、方法示例代码
方法一:
lst = ['apple', 'banana', 'orange']
if 'apple' in lst:
print('yes')
方法二:
lst = ['apple', 'banana', 'orange']
if lst.count('apple') > 0:
print('yes')
方法三:
lst = ['apple', 'banana', 'orange']
d = {}
for i, val in enumerate(lst):
d[val] = i
if 'apple' in d.keys():
print('yes')
方法四:
lst = ['apple', 'banana', 'orange']
set_lst = set(lst)
if 'apple' in set_lst:
print('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