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Java NIO,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Java NIO是在jdk1.4开始使用的,它既可以说成“新I/O”,也可以说成非阻塞式I/O。
1. 由一个专门的线程来处理所有的 IO 事件,并负责分发。
2. 事件驱动机制:事件到的时候触发,而不是同步的去监视事件。
3. 线程通讯:线程之间通过 wait,notify 等方式通讯。保证每次上下文切换都是有意义的。减少无谓的线程切换。
Java NIO怎么理解通道和非阻塞
nio引入了buffer、channel、selector等概念。
通道相当于之前的I/O流。
“通道”太抽象了。java解释不清的东西只能看它底层是怎么解释的——操作系统的I/O控制,通道控制方式?
I/O设备:CPU——通道——设备控制器——I/O设备
(通道和设备控制器的关系是多对多,设备控制器和I/O设备的关系也是多对多。)
I/O过程,参考;DMA.htm:
1.CPU在执行用户程序时遇到I/O请求,根据用户的I/O请求生成通道程序(也可以是事先编好的)。放到内存中,并把该通道程序首地址放入CAW中。
2.CPU执行“启动I/O”指令,启动通道工作。
3.通道接收“启动I/O”指令信号,从CAW(记录下一条通道指令存放的地址)中取出通道程序首地址,并根据此地址取出通道程序的第一条指令,放入CCW(记录正在执行的通道指令)中;同时向CPU发回答信号,通知“启动I/O”指令完成完毕,CPU可继续执行。
4.与此同时,通道开始执行通道程序,进行物理I/O操作。当执行完一条指令后,如果还有下一条指令则继续执行;否则表示传输完成,同时自行停止,通知CPU转去处理通道结束事件,并从CCW中得到有关通道状态。
如此一来,主处理器只要发出一个I/O操作命令,剩下的工作完全由通道负责。I/O操作结束后,I/O通道会发出一个中断请求,表示相应操作已完成。
通道控制方式是对数据块进行处理的,并非字节。
通道控制方式就是异步I/O,参考:
I/O分两段:1.数据从I/O设备到内核缓冲区。2.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到应用缓冲区
I/O类型:
1.异步I/O不会产生阻塞,程序不会等待I/O完成,继续执行代码,等I/O完成了再执行一个什么回调函数,代码执行效率高。很容易联想到ajax。这个一般用于I/O操作不影响之后的代码执行。
2.阻塞I/O,程序发起I/O操作后,进程阻塞,CPU转而执行其他进程,I/O的两个步骤完成后,向CPU发送中断信号,进程就绪,等待执行。
3.非阻塞I/O并非都不阻塞,其实是第一步不阻塞,第二部阻塞。程序发起I/O操作后,进程一直检查第一步是否完成,CPU一直在循环询问,完成后,进程阻塞直到完成第二步。明白了!这个是“站着茅坑不拉屎”,CPU利用率最低的。逻辑和操作系统的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一样。
阻塞不阻塞描述的是发生I/O时当前线程的状态。
以上是操作系统的I/O,那么java的nio又是怎样的呢?
个人觉得是模仿了通道控制方式。
先看看nio的示例代码:
服务端TestReadServer.java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InetSocketAddress; 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lectionKey;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lector;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rverSocketChannel; import java.nio.channels.SocketChannel;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Set; public class TestReadServer { /*标识数字*/ private int flag = 0; /*缓冲区大小*/ private int BLOCK = 1024*1024*10; /*接受数据缓冲区*/ private ByteBuffer send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BLOCK); /*发送数据缓冲区*/ private ByteBuffer receiv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BLOCK); private Selector selector; public TestReadServer(int port) throws IOException { // 打开服务器套接字通道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 服务器配置为非阻塞 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检索与此通道关联的服务器套接字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serverSocketChannel.socket(); // 进行服务的绑定 serverSocket.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port)); // 通过open()方法找到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 注册到selector,等待连接 server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System.out.println("Server Start----"+port+":"); } // 监听 private void listen() throws IOException { while (true) { // 选择一组键,并且相应的通道已经打开 selector.select(); // 返回此选择器的已选择键集。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IteratorSelectionKey iterator = selectionKeys.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 iterator.next(); iterator.remove(); handleKey(selectionKey); } } } // 处理请求 private void handleKey(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throws IOException { // 接受请求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 = null; SocketChannel client = null; String receiveText; String sendText; int count=0; // 测试此键的通道是否已准备好接受新的套接字连接。 if (selectionKey.isAcceptable()) { // 返回为之创建此键的通道。 server = (ServerSocketChannel) selectionKey.channel(); // 接受到此通道套接字的连接。 // 此方法返回的套接字通道(如果有)将处于阻塞模式。 client = server.accept(); // 配置为非阻塞 client.configureBlocking(false); // 注册到selector,等待连接 client.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 else if (selectionKey.isReadable()) { // 返回为之创建此键的通道。 client = (SocketChannel) selectionKey.channel(); //将缓冲区清空以备下次读取 receivebuffer.clear(); //读取服务器发送来的数据到缓冲区中 System.out.println(System.currentTimeMillis()); count = client.read(receivebuffer); System.out.println(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count); } } /** * @param args * @throws IO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port = 1234; TestReadServer server = new TestReadServer(port); server.listen(); } }客户端TestReadClient.javaimport java.io.Buffered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InetSocketAddress;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lectionKey;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lector; import java.nio.channels.SocketChannel;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Set; public class TestReadClient { /*标识数字*/ private static int flag = 0; /*缓冲区大小*/ private static int BLOCK = 1024*1024*10; /*接受数据缓冲区*/ private static ByteBuffer send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BLOCK); /*发送数据缓冲区*/ private static ByteBuffer receiv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BLOCK); /*服务器端地址*/ private final static InetSocketAddress SERVER_ADDRESS = new InetSocketAddress( "localhost", 123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打开socket通道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ocketChannel.open(); // 设置为非阻塞方式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打开选择器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 注册连接服务端socket动作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CONNECT); // 连接 socketChannel.connect(SERVER_ADDRESS); // 分配缓冲区大小内存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IteratorSelectionKey iterator; 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SocketChannel client; String receiveText; String sendText; int count=0; while (true) { //选择一组键,其相应的通道已为 I/O 操作准备就绪。 //此方法执行处于阻塞模式的选择操作。 selector.select(); //返回此选择器的已选择键集。 selection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System.out.println(selectionKeys.size()); iterator = selectionKeys.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electionKey = iterator.next(); if (selectionKey.isConnectable()) { System.out.println("client connect"); client = (SocketChannel) selectionKey.channel(); // 判断此通道上是否正在进行连接操作。 // 完成套接字通道的连接过程。 if (client.isConnectionPending()) { client.finishConnect(); System.out.println("完成连接!"); sendbuffer.clear(); BufferedInputStream br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new File("D:\BigData.zip"))); byte[] b = new byte[BLOCK]; br.read(b); sendbuffer.put(b); sendbuffer.flip(); System.out.println(System.currentTimeMillis()); client.write(sendbuffer); System.out.println(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client.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 else if (selectionKey.isReadable()) { client = (SocketChannel) selectionKey.channel(); //将缓冲区清空以备下次读取 receivebuffer.clear(); //读取服务器发送来的数据到缓冲区中 count=client.read(receivebuffer); if(count0){ receiveText = new String( receivebuffer.array(),0,count); 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接受服务器端数据--:"+receiveText); client.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WRITE); } } } selectionKeys.clear(); } } }例子是TestReadClient向TestReadServer发送一个本地文件。TestReadServer收到后每次打印读取到的字节数。
如何体现异步I/O?
看看TestReadClient中的:
if (selectionKey.isConnectable()) { System.out.println("client connect"); client = (SocketChannel) selectionKey.channel(); // 判断此通道上是否正在进行连接操作。 // 完成套接字通道的连接过程。 if (client.isConnectionPending()) { client.finishConnect();如果没有client.finishConnect();这句等待完成socket连接,可能会报异常:java.nio.channels.NotYetConnectedException
异步的才不会管你有没有连接成功,都会执行下面的代码。这里需要人为的干预。
如果要证明是java的nio单独使用非阻塞I/O,真没办法!!!阻塞非阻塞要查看进程。。。
不过还有种说法,叫异步非阻塞。上面那段,是用异步方式创建连接,进程当然没有被阻塞。使用了finishConnect()这是人为将程序中止,等待连接创建完成(是模仿阻塞将当前进程阻塞掉,还是模仿非阻塞不断轮询访问,不重要了反正是程序卡住没往下执行)。
所以,创建连接的过程用异步非阻塞I/O可以解释的通。那read/write的过程呢?
根据上面例子的打印结果,可以知道这个过程是同步的,没执行完是不会执行下面的代码的。至于底下是使用阻塞I/O还是非阻塞I/O,对于应用级程序来说不重要了。
阻塞还是非阻塞,对于正常的开发(创立连接,从连接中读写数据)并没有多少的提升,操作过程都类似。
那NIO凭什么成为高性能架构的基础,比起IO,性能优越在哪里,接着猜。。。
java nio有意模仿操作系统的通道控制方式,那他的底层是不是就是直接使用操作系统的通道?
通道中的数据是以块为单位的,之前的流是以字节为单位的,同样的数据流操作外设的次数较多。代码中channel都是针对ByteBuffer对象进行read/write的,而ByteBuffer又是ByteBuffer.allocate(BLOCK);这样创建的,是一个连续的块空间。
那ByteBuffer是不是也是模拟操作系统的缓存?
缓存在io也有,如BufferedInputStream。CPU和外设的速度差很多,缓存为了提高CPU使用率,等外设将数据读入缓存后,CPU再统一操作,不用外设读一次,CPU操作一次,CPU的效率会被拉下来。。。
java里面的NIO是什么,有什么用?
NIO即New IO,这个库是在JDK1.4中才引入的。NIO和IO有相同的作用和目的,但实现方式不同,NIO主要用到的是块,所以NIO的效率要比IO高很多。
在Java API中提供了两套NIO,一套是针对标准输入输出NIO,另一套就是网络编程NIO。
Java中IO与NIO的区别和使用场景
在java2以前,传统的socket IO中,需要为每个连接创建一个线程,当并发的连接数量非常巨大时,线程所占用的栈内存和CPU线程切换的开销将非常巨大。java5以后使用NIO,不再需要为每个线程创建单独的线程,可以用一个含有限数量线程的线程池,甚至一个线程来为任意数量的连接服务。由于线程数量小于连接数量,所以每个线程进行IO操作时就不能阻塞,如果阻塞的话,有些连接就得不到处理,NIO提供了这种非阻塞的能力。
NIO 设计背后的基石:反应器模式,用于事件多路分离和分派的体系结构模式。
反应器(Reactor):用于事件多路分离和分派的体系结构模式
通常的,对一个文件描述符指定的文件或设备, 有两种工作方式: 阻塞 与非阻塞 。所谓阻塞方式的意思是指, 当试图对该文件描述符进行读写时, 如果当时没有东西可读,或者暂时不可写, 程序就进入等待 状态, 直到有东西可读或者可写为止。而对于非阻塞状态, 如果没有东西可读, 或者不可写, 读写函数马上返回, 而不会等待 。
一种常用做法是:每建立一个Socket连接时,同时创建一个新线程对该Socket进行单独通信(采用阻塞的方式通信)。这种方式具有很高的响应速度,并且控制起来也很简单,在连接数较少的时候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对每一个连接都产生一个线程的无疑是对系统资源的一种浪费,如果连接数较多将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
另一种较高效的做法是:服务器端保存一个Socket连接列表,然后对这个列表进行轮询,如果发现某个Socket端口上有数据可读时(读就绪),则调用该socket连接的相应读操作;如果发现某个 Socket端口上有数据可写时(写就绪),则调用该socket连接的相应写操作;如果某个端口的Socket连接已经中断,则调用相应的析构方法关闭该端口。这样能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传统的阻塞式IO,每个连接必须要开一个线程来处理,并且没处理完线程不能退出。
非阻塞式IO,由于基于反应器模式,用于事件多路分离和分派的体系结构模式,所以可以利用线程池来处理。事件来了就处理,处理完了就把线程归还。而传统阻塞方式不能使用线程池来处理,假设当前有10000个连接,非阻塞方式可能用1000个线程的线程池就搞定了,而传统阻塞方式就需要开10000个来处理。如果连接数较多将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非阻塞的核心优势就在这里。
为什么会这样,下面就对他们做进一步细致具体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传统阻塞式IO的瓶颈在哪里。在连接数不多的情况下,传统IO编写容易方便使用。但是随着连接数的增多,问题传统IO就不行了。因为前面说过,传统IO处理每个连接都要消耗一个线程,而程序的效率当线程数不多时是随着线程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是随着线程数的增加而减少。这里我们得出结论,传统阻塞式IO的瓶颈在于不能处理过多的连接。
然后,非阻塞式IO的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瓶颈。而非阻塞式IO是怎么实现的呢?非阻塞IO处理连接的线程数和连接数没有联系,也就是说处理 10000个连接非阻塞IO不需要10000个线程,你可以用1000个也可以用2000个线程来处理。因为非阻塞IO处理连接是异步的。当某个链接发送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把这个连接请求当作一个请求"事件",并把这个"事件"分配给相应的函数处理。我们可以把这个处理函数放到线程中去执行,执行完就把线程归还。这样一个线程就可以异步的处理多个事件。而阻塞式IO的线程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等待请求上了。
所谓阻塞式IO流,就是指在从数据流当中读写数据的的时候,阻塞当前线程,直到IO流可以
重新使用为止,你也可以使用流的avaliableBytes()函数看看当前流当中有多少字节可以读取,这样
就不会再阻塞了。